古人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一千年古训深刻揭示了人才与培养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正是承担 "伯乐" 角色的关键力量 ——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更要拥有雕琢璞玉的耐心。因此,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核心战略。通过 "顶天立地" 的战略布局构建起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现有专任教师3478人,其中两院院士1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形成了以院士为领军、国家级人才为骨干、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金字塔型师资结构。

这些 "伯乐"们不仅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更在科研一线开疆拓土,将最前沿的学术思想与工程实践融入教学,用工匠精神雕琢每一位学子的成长之路。

科研领域,北科大构建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优势学科为核心的创新体系。

近五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32项,该校建有4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依托这些国家级科研平台,该校形成了 "实验室 - 工程中心 - 技术创新中心" 三级联动机制,因而不断产出新的研究成果。



2024 年Nature Index 全球科研机构排名显示,北科大化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北科大郭占成教授团队研发的 "烧结电除尘灰分离提取氯化钾技术" 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团队积极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烧结除尘灰分离提取KCl、铁矿粉流态化还原低碳炼铁钢、渣法烟气脱硫等多项关键创新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冶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据了解,相关成果已经在唐山汇鑫嘉德等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北科大还在国际教学领域表现突出,国际教育咨询机构QS在2025年专题报告中指出:"北京科技大学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通过师资国际化战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北科大现有外籍教师占比15%,还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26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这种开放办学格局,使北科大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5年ESI数据显示,该校的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以及化学学科论文被引频次进入全球前1‰,计算机科学学科论文影响力增幅达45%,居国内高校前列。


来源:最佳大学

中国金属学会在《中国钢铁工业人才发展蓝皮书》中特别指出:"北科大毕业生在行业技术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见在北科大的育人模式下,毕业生很受行业青睐。

近五年,该校校友主导完成的技术革新项目持续博得大众目光,更有吴保桥、唐笑宇、邢岗三位校友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些行业翘楚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北科大 "实践育人" 的办学特色。

吴保桥校友瞄准高寒地区油气资源开采市场,带领团队攻关克难。通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了-60℃条件下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优异H型钢经济系合金体系,赢得了马钢在我国耐低温热轧H型钢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一突破的背后,是北科大 "双导师制" 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

在校期间,吴保桥在导师指导下参与 "低温钢组织调控" 课题研究,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金属材料低温性能》课程案例,为后续工程化应用奠定基础,这些校友的经历向我们揭示了出北科大 "校企协同育人" 机制的独特优势。从中我们看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北科大学子。



从 "伯乐相马" 到 "匠心育人",北京科技大学用实践诠释了优秀的师资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创新的催化剂。当千里马遇到伯乐,当青年才俊遇见良师益友,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北科大,在名师的指引下,一定会学有所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