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许多人追逐的梦想,但其中一些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曾被冠上“末流211”标签。如今,经过时代的变迁与教育环境的变化,部分曾被看作“末流211”的大学已经完成了逆袭,翻身成为名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以下3所大学,它们凭借不懈努力与创新,突破了重重束缚,实现了从“被低估”到“实力强大”的巨大转变。
1、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在合并之前排名较低,主要是因为工科、医学等热门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另外,河南省早期对高等教育关注较低,对郑州大学的支持力度有限,导致该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均处于劣势。
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刚开始学校变化不大,后来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学科通过整合实验室、科研团队等资源实现了突破,其中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0.28‰,该校就渐渐进入了“名校圈”。
另外,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获得了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引进高端人才(如两院院士)、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所以学校综合实力进步迅速,排名上升很快。以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为例,2019年的排名还是国内高校100名开外,但到了2023年,就已经是国内top50之一了。
2、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早年因合并后整合不足被戏称为“末流211”、 “杂牌大学”,加上缺乏历史积淀、理工科实力偏弱,本地影响力远不及复旦、交大等老牌名校,录取分数线长期偏低,处于一本线边缘,成为不少本地考生高考失利后的“保底选择”。
不过这种情况自2000年之后渐渐有了改观。进入二十一世纪,上海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上海大学得到的资金支持越来越多,预算规模远超同类院校,居全国高校前列。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上海大学慢慢成为国内实力最强的少数地方院校之一。特别是在2020年成立了医学院之后,学校综合竞争力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在前不久发布的QS2025世界大学排名中,上海大学排国内第32位,名次超过了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老牌985高校。
3、江南大学
二十多年前,原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的时候,很多人对这个校名表示了质疑,认为会影响学校的知名度。更为关键的是,刚刚组建成立的江南大学缺乏综合性布局,且省内已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9所211高校,资源竞争激烈,很难得到地方的资源倾斜,因此吸引力不足,影响力不高。
但最近几年,通过“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定位宣传,江南大学正在实现逆转,目前学校形成了以“食品+轻工”为双核的学科矩阵、建成了食品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平台,年度科研经费突破30亿元。公开资料显示,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98%,起薪高达8500元/月。未来,随着无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江南大学肯定会有更新更大的突破。
今日话题:你毕业于哪所大学?你的母校实力如何?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