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群众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梨树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近日梨树法庭成功化解一起跨越二十五年的土地纠纷,实现案结事了的司法效果。


邓某等三人与王某系同村村民。自第二轮土地承包(1999年)起,邓某等三人将承包田转包给王某经营耕种,直至2024年双方不再转包,在返还土地过程中发生纠纷,邓某等三人认为王某侵占了自己的土地,而王某则坚称土地归属明确,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矛盾逐渐激化。最终,邓某等三人将王某诉至梨树法庭,要求返还“被侵占”土地。

受理案件后,梨树法庭高度重视,承办法官深入了解案情,分别找到双方了解情况,经了解当地村集体曾为双方调解过,王某返还了邓某等人土地,现邓某一方认为王某实际返还土地与土地确权面积不符。为了能够真实了解双方土地权属情况,办案法官到村集体实地走访,找到了解当时土地情况的村书记,经了解发现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土地确权证书将双方的土地确权至一方,实际确权面积与土地台账不符。

为妥善化解矛盾,承办法官决定采取“调解+实地测量”的方式解决纠纷。她将双方当事人召集至村委会,并邀请村委会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调解,在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后,她凭借深厚的法律专业素养,紧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浅出地向双方详细讲解土地权属的法律规定,让晦涩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引导双方当事人跳出情绪化的思维,理性看待问题。最终在法官专业且公正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逐渐放下分歧,最终成功达成调解协议。协议明确划定了土地边界,让双方的土地权益清晰明了,为了避免后续出现新的矛盾,法官当场邀请经验丰富的村委会工作人员前往争议土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

最终,双方对调解结果都十分满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真诚地握手言和,往日的矛盾纠纷烟消云散。同时,双方纷纷对法官耐心调解与细致的工作表达了由衷的感谢,称赞法官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与温暖。

承办法官表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处理这类纠纷既要守住法律底线,更要兼顾乡土情理,让司法尺度与乡土温度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来源:梨树县人民法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