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睡眠可不仅仅是件小事,那可是关乎“精气神”的头等大事。先秦时期,人们就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黄帝内经》的理论支撑。
书中就提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意思是很多病早上会轻一些,晚上就加重了,所以得好好睡觉,养足精神。到了唐宋时期,失眠这事儿在文人墨客中还挺流行的。
李白就曾写下“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大半夜的,他还在思念友人,估计是睡不着觉。苏轼更是夸张,半夜睡不着,还得写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里面那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把失眠的寂寞写得淋漓尽致。
不过,古代人也有自己的“助眠神器”。像《本草纲目》里就记载了酸枣仁、茯苓等中药材有安神助眠的作用。还有人用香薰,像沉香、檀香这些,点上一炷,香气袅袅,心情一放松,睡意就来了。
再看看现在,年轻人的睡眠问题可比古人复杂多了。白天在职场上“卷”得不行,晚上还得被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的蓝光“轰炸”,大脑兴奋得像个装了马达的小车,根本停不下来。
数据显示,近半数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其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且困扰率随年龄增长逐渐攀升。一半以上00后和将近一半90后的入睡时间晚于12点,失眠几乎成了这一代人的标签。
为了对抗失眠,年轻人开启了一场“睡眠保卫战”。他们不再只依赖传统的“数羊”方法,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各类助眠产品。
唯品会的数据显示,近段时间褪黑素销量同比上涨30%,其中保健品牌 PIPING ROCK 的褪黑素销量增加 2 倍;眼罩销量同比增长19%;亚朵星球深度睡眠枕和被子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0%。这些产品成了年轻人对抗睡眠问题的新武器。
从中国历史角度看,大家对睡眠的追求从未停止。古代人用草药、针灸等传统方法改善睡眠,而现代人则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褪黑素、智能助眠产品等手段来提升睡眠质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助眠产品虽然能缓解失眠问题,但它们并非万能药。要想真正拥有良好的睡眠,年轻人还需要从生活习惯、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毕竟,健康的睡眠不仅仅是“买”来的,更是“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