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出台了一项新规定,就是“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教育享受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



什么意思?难道是这个意思:我们大家一起苦练三年武功,就等着明天分蛋糕,却在分前被告知,蛋糕被分成两个部分,和我一起练功的人也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分的标准竟然是我们父母的身份。

长沙市教育局办公室基础教育处的工作人员解释:比如以往统招100人中有2个属于高层次人才子女,普通学生招收名额就只有98个;改革之后,高层次人才子女将不占用统招的100个指标。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炸了锅,有人问“是不是院士的孩子不用考试就能上四大名校”,还有人自嘲“不是人才就别生孩子了,生了也是陪跑”。

说白了,这就是把教育分成了三六九等,把“拼爹”从暗箱操作变成了明码标价。

这件事很有意思的是,一个够公开的发布会,这个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的政策也是领导在发布会上公开讲出来的,但搜索一下,对这件事点评的都是自媒体,台下坐着的那些官媒全哑火了。

以前大家骂学区房、骂课外班,好歹表面上还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现在倒好,直接把爹妈的职称、年薪变成入学通行证。

长沙四大名校的学位本来就挤破头,去年长郡中学录取线680分,普通家庭孩子熬夜刷题都未必够得着。现在再来个“人才通道”,相当于在独木桥旁边给特定人群修了条VIP滑索。

有家长在论坛吐槽:“我们两口子996供娃补课,不如人家爹妈填张人才申请表。”



这种明晃晃的区别对待,直接往普通人心口捅刀子。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敢生娃?不就是怕孩子生下来就输在起跑线上。以前还想着“穷养富养都是养”,现在政策告诉你,投胎技术比努力更重要。



教育本该是改变世界的工具,现在却成了加固阶层的水泥墙。当孩子的未来被父母的title锁死,所谓的“人才政策”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源垄断。

真可怕,教育不公已经到了这种赤裸裸的程度。

父母优秀孩子不一定优秀。有能力的人在薪酬待遇上已经得到回报,让子孙后代再享受福利就说不过去了,也不利于培养优秀人才,于国于民都不利。

清华建筑系的创建人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女儿都因几分之差没考进清华建筑系;清华校长梅贻琦、清华文学院院长冯友兰的孩子也是同样情况。当今的所谓高层次人才,有几个可以比肩梁思成、林徽因、梅贻琦、冯友兰?

寒门恐怕今后更没有出头的机会了!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