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英国《金融时报》援引4名欧洲官员的话报道称,欧洲几个大国已就北约相关问题展开非正式讨论。该讨论涉及一项5到10年内替代美国在北约地位的方案。《金融时报》称,此次讨论旨在避免美国单方面退出北约而造成的混乱。参与讨论的四名欧洲官员称,英国、法国、德国和部分北欧国家参与了非正式但有组织的讨论。参加讨论国家的目标是制定一项方案,将财政和军事负担转移给欧洲各国政府。
过去这段时间,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分歧开始扩大。3月12日,美国开始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25%的关税,欧盟随即发起反制,计划从4月1日起,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首批价值80亿欧元的加税商品中,包括美国波本威士忌。随后,特朗普对欧盟发出威胁,如果欧盟不取消对美国威士忌产品加征的关税,美国将很快对所有欧盟成员国的酒类产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此外,从4月2日开始,美国将实施对等关税。
特朗普(右)与北约秘书长吕特(资料图)
据悉,欧洲几国进行讨论,是为了避免美国可能单方面退出北约而造成的混乱。本月6日,特朗普向其他北约成员国“喊话”称,如果“不付钱”,美国就不会提供保护。去年12月,特朗普还威胁称,如果美国盟友的防务支出“不达标”,美国“绝对”有可能退出北约。
事实上,从欧洲自身发展视角来看,实现防务和战略自主一直是欧盟的远大目标。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欧盟在军事安全领域却长期受制于美国,这与它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建立独立的军事防御体系,不仅能够提升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还能使其从美国政策的追随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乃至潜在的领导者。然而,欧洲在五至十年内替代美国在北约的地位,绝非易事。
欧盟(资料图)
也因此欧洲内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加强对华合作,以此来抵消特朗普征收关税所带来的影响。欧盟近期已经提及相关合作,中方也对此表示欢迎。但在这个情况下,依然有欧洲官员呼吁对中国出手,抢占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的谢夫乔维奇日前公开向中国施压,炒作所谓的“产能过剩”。他威胁道,如果中国电动汽车与电池制造商希望在欧盟投资,就应该做好技术转让的准备。
从这位欧盟经贸官员的表态来看,欧洲已经给中国使了个眼色,暗示中国如果不交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欧洲就不会向中国新能源车企敞开大门。换句话说,欧盟在新能源领域的对华关税不会减弱。欧盟这种做法,简直是蛮横的用关税抢夺中国技术,毫无道理可言。欧盟若是抱着这种态度不放,对中欧后续合作可没有好处。事实上,谢夫乔维奇计划访华的消息2月底就已传出,但中国至今没有证实,更没有对他发出邀请,颇有一种把他晾在一旁的意味。
谢夫乔维奇(资料图)
错误的药方无助于解决欧盟的结构性问题,只会凸显其在全球竞争中的短视与被动。欧洲应想办法克服焦虑,而不是被焦虑困住、被“应激反应”推向进退失据。欧洲内部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反思声音。比如比利时媒体近日发文称,中国当年通过引进欧洲企业合作实现了汽车制造技术积淀,如今欧洲在电池领域亟需借鉴这种发展路径,是时候“以谦逊姿态重走合作之路了”。
要知道,特朗普政府即将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将给欧洲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届时,只有中国这样手握资金和技术的国家才能掌握谈判主动权,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事实上,对于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中方早已给欧盟指明出路,那就是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以建设性态度同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彼此核心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