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知识城院区于2月19日顺利开诊试运行,先行开放部分门诊区域,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新院区崛起矗立,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再添新翼。
中山六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恪守“守真”院训,秉承“三创三服”文化核心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依托医疗技术力量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一批批专科经过考验与洗礼,以崭新面貌迎接接踵而来的新挑战,“大专科、强综合”的良好发展态势,也将“带根移植”“开枝散叶”到知识城院区。
今天,让我们走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胃肠肛门外科)。
中山六院胃肠肛门外科,是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48人,高级职称者51人。设置外科床位642张,拥有国内最高水平之一的结直肠肿瘤、胃肿瘤会诊诊治中心,开设华南地区首家结直肠肿瘤MDT门诊、炎症性肠病MDT门诊、胃肿瘤MDT门诊和便秘门诊等。仅2024年,我院胃肠肛门外科共服务结直肠癌患者逾35000人次(含放化疗),胃癌患者4150人次(含化疗);其中结直肠癌手术7047例,是国内本专科领域的排头兵。
根据疾病特点细分专业学科群,下设胃肿瘤、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病、腹壁疝、小肠与移植外科、慢性便秘、肛周良性疾病、内镜治疗等十个亚专科,专病专治、专业护理、专业服务,解决了一系列本领域的重大、复杂和疑难病例。肛门良性疾病、盆底功能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国内一流;直肠癌保肛率近90%,其中保肛、保性功能的相关经验居全国一流、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牵头制定国家卫健委《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等。
特色一:
食管胃结合部良恶性疾病诊治。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食管胃反流性疾病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近端胃切除术、迷走神经保护术、保留幽门的胃癌根治术等“保胃”手术;熟练开展及改良各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包括功能性空肠间置术、Uncut Roux-en-Y、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Overlap消化道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国际前沿技术,创新的空肠储袋抗食管反流吻合(JPEAA)获美国腹腔镜外科年会报道,有效解决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消化道反流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开展多种代谢减重手术(如Roux-en-Y胃旁路手术、袖状胃切除等)。
特色二:
结直肠领域重大、复杂和疑难疾病的预防和诊治。致力于低位直肠癌保肛、局部晚期和复发性结直肠癌、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放射性肠损伤、胃肠间质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7年8月,由我院领衔承担的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2023年5月,我院牵头实施广东省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目前已覆盖信宜、化州、深圳宝安等地,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实现闭环管理,增强群众的肿瘤防治意识,实现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为专家组组长单位,协助国家卫健委完成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2015、2017、2020、2023年版)》编制,是中华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首任组长单位、国家统编教材《外科学(第8、9、10版)》主编单位,为推动我国胃肠外科的规范化诊治做出了重要贡献。牵头制定了《中国经肛腔镜手术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19版、2023版)》、《中国放射性肠损伤诊治专家共识(2018/2021版)》。
承担包括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基于肛门功能和性功能保护的直肠癌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直肠癌保功能手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系列研究”“结直肠炎症与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与“结直肠癌防治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等三项研究分别获2007年度、2011年度、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在国内率先推广经肛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JAMA;FOWARC研究在肿瘤界“奥斯卡”大会三度亮相,在Nature、Cancer Cell、JCO、Gut和Gastroenterology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多项研究成果被写入国内外教科书,被美国 NCCN 指南、欧洲 ESMO 指南、中国CSCO指南引用,指导临床实践。
特色三:
肛肠良恶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包括痔、肛瘘、复发性肛瘘、骶前肿瘤、直肠阴道瘘、会阴损伤畸形、多种病因所致大便失禁、顽固性便秘、盆腔外伤重建及缺损修复、恶性复发性晚期盆腔肿瘤切除及重建等。团队报道了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最大系列的骶前肿瘤的诊疗经验,为盆底良恶性肿瘤的规范化处理做出了巨大贡献;最早提出及开展、推广应用治疗痔病TST技术,采用多种技术联合治疗重度痔和复发痔疗效显著;国内最早开展LVR微创技术治疗直肠脱垂。团队牵头制定和发布多个盆底肛肠疾病的专家共识,包括《经肛吻合器治疗脱垂性痔病专家共识》、《肛门良性疾病围手术期排粪管理专家共识》、《中国痔病诊疗指南》、《芍倍注射疗法临床应用指南》、《痔套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为肛肠疾病在国内规范化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色四:
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疾病等微创治疗。针对巨大疑难复杂疝腹壁缺损,开展了肉毒素联合术前气腹主动扩容技术逾千例,救治了大量的相关患者。撰写2012年、2014年、2018年及2024年版中国《腹股沟疝诊疗指南》及《切口疝诊疗指南》,同时撰写了食管裂孔疝、造口旁疝、切口疝微创修补等手术操作规范化指南三部。首创的“立体缝合”、“直针技术”、“三尾结”等在腹壁疝领域享有盛誉,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疝疾病诊治中心。
特色五:
克罗恩病、急慢性肠瘘、腹腔感染、复杂肠道梗阻以及短肠综合症的外科治疗。是华南地区服务克罗恩病手术患者最多、经验最充足的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并推广手辅助微创技术治疗克罗恩病肠瘘病变,率先开展狭窄成型及术中内镜联合技术实施克罗恩病保长度手术,术后炎症复发率低。参与牵头撰写我国《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指南》、《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意见》、《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等。是国内系统性开展急性肠瘘早期救治、复杂肠瘘和肠梗阻、短肠综合症、腹茧症、复杂肠道重建的手术团队之一,救治成功率国内一流。
中山六院消化内镜中心占地达1500平方米,是全国最优秀的内镜中心之一,拥有全套先进的消化道专科设备,是国内最早开展消化道早癌内镜内镜切除(ESD/EMR)、双镜联合切除等前沿技术的单位之一,每年内镜诊疗超过10万例。
荣誉院长、结直肠外科汪建平教授、主任医师
结直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兰平教授、主任医师
院长、结直肠外科吴小剑教授、主任医师
彭俊生教授、主任医师
胃外科带头人
任东林教授、主任医师
肛肠外科学科带头人
陈双教授、主任医师
疝与腹壁外科学科带头人
黄美近主任医师
副院长、结直肠外科
康亮教授、主任医师
副院长、结直肠外科
骆衍新主任医师
院长助理、结直肠外科一区主任
练磊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主任、胃外科一区主任
杨祖立主任医师
胃外科二区主任
黄亮主任医师
结直肠外科二区副主任(主持工作)
王辉主任医师
结直肠外科三区主任
何晓生主任医师
结直肠外科六区主任
林宏城主任医师
肛肠外科主任
周太成主任医师
疝与腹壁外科主任
柯嘉主任医师
移植外科/小肠外科主任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稿件来源:中山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