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成片的雪茄烟叶正舒展着翡翠般的新绿,初夏的微风掠过田野,在千亩烟田中掀起层层碧浪,戴着草帽的老把式们蹲在田垄旁,畅谈着绿色生产带来的红利。


(图为向日葵诱集带)

夯实“绿色生产基”

四年来,湖北省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凝聚绿色生产共识,守住绿色发展底色,始终将生态友好、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烟叶生产全过程,构建“一板二蜂三诱控”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其中,“一板”为安放烟田黄蚜板,“二蜂”为释放烟蚜茧蜂和赤眼蜂,“三诱控”为太阳能诱捕灯杀虫、信息素诱捕害虫、诱捕带诱捕田间害虫,以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农业,绘制“绿色”发展“底色”。

编织“绿色防控网”

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紧紧围绕绿色、生态、安全、优质的生产目标,积极建设高标准绿色防控烟叶产区,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逐步构建起立体式全链条烟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有效降低产区内农药用量,改善烟区生态环境,推动烟叶产业绿色发展。

“我们以前虽然也应用过黄蚜板、性诱剂、诱捕灯等方法,但发现使用单一的防控技术,效果不够理想。”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局长范敬修说道。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探索出黄蚜板、性诱剂、诱捕灯、万寿菊四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绿色防控方式。在雪茄烟叶主要生长期,将性诱剂放置在烟间四周,诱捕害虫减少其繁殖,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将黄蚜板安插在烟蚜迁飞路径,减少烟蚜的迁飞数量;将向日葵栽植于烟田边缘形成防护网,诱集烟青虫、斜纹夜蛾等害虫,避免其蚕食烟株幼嫩叶片;同时,在烟田附近的果树、油菜等地块,释放烟蚜茧蜂、赤眼蜂等害虫天敌,实现对害虫的有效防控。如此,便打造出全方位、无死角的绿色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各种绿色防控技术优势,达到最佳防控效果。

“早在2020年,我们就在习家店镇五龙池示范田做过田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示范田的害虫种群密度远低于使用单一绿色防控技术的烟田。同时,根茎类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也有了显著降低。”习家店烟叶站烟技员李世斌说。


(图为虫情监测站维护)

用药少、防治方法多,是丹江口市烟农对近几年烟叶植保工作的一致评价。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在病虫害预测预报、绿色防控体系建设、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方面进行重点部署,设立昆虫预报监测站,提前预报害虫种群数量变化,指导烟农运用“自然法则”在田野里布下“天罗地网”,提高对烟田有害生物的防控效能,保护烟田生态环境。

激活“绿色致富经”

如果说综合绿色防控是丹江口市烟区的一道风景线,那么烟田轮作则是丹江口市烟区的一大亮点。


(图为烟农进行玉米轮作)

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大力推广烟粮轮作生产模式,提升烟田复种指数,助力乡村振兴,精心呵护绿水青山生态家园。

几年前,习家店镇五龙池村烟农刘鹏从烟技员那里了解到,雪茄烟叶肥料施用效果好、持续时间久,后续种植玉米等作物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降低种植成本,他便在雪茄烟叶轮作玉米。“过去种植完雪茄烟后,土地就闲着长草了,冬天还要进行深耕冻垡。后面我就开始试着种点玉米,每年还能增加些收入”刘鹏笑着说。

自2022年以来,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精心制定综合体产业布局规划,加速推进“烟粮轮作”生产模式,在综合体覆盖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雪茄烟生产核心区,积极构建以烟稳粮、烟粮轮作、和谐发展的轮作体系,努力探索助农增收“新机制”,力求实现烟叶生产、粮食安全、生态协调发展。

截至2月中旬,丹江口市在原有的500余亩烟田种上了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不仅提高了烟田复种指数,改善了土壤生态条件,还能带动烟叶与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图片由任震、李世斌提供)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