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的豫西大地春寒料峭,走进三门峡市陕州区宫前乡农场烟叶育苗工场,一派繁忙景象。新建于2022年的农场育苗工场占地13亩,配备7座现代化钢架育苗大棚、10座电能热泵烤房及智能化监测系统,可承育烟苗4000余亩,覆盖宫前、菜园、西李村等多个乡镇。作为陕州分公司落实“双轮驱动”战略的标杆项目,这里不仅是烟叶产业的“摇篮”,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红领金”温暖育苗棚
“湿润育苗的专用基质在拌水时一定要均匀,以‘手握成团、触之即散’为宜,装填后,要检查格盘孔穴填料量是否一致,装得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烟苗的出苗数量。”2月21日,烟叶生产收购服务部主任孙强,身穿红马甲在装盘播种一体机旁一边端着铁锨装填基质,一边讲解着基质装盘的技术要点。
“有党员技术员当‘定盘星’,咱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旁的育苗户任现臣点赞道。
烟叶育苗期间,三门峡市烟草公司陕州分公司以“红领金”党建品牌为引领,组建党员助农先锋队,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到育苗棚。建立起“现场教学+云端指导”的双轨培训模式,他们即在育苗现场开设“移动课堂”,又通过温控管控、水肥配比、病虫害管控等实操演示破解技术难点。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让“红色力量”浸润每一株烟苗。
“科技赋能”破解技术难题
“过去漂浮育苗根系长期泡水,容易缺氧伤根,病害一传一片,成畦死苗让人揪心。”育苗专业户杜新峰感慨道。
传统漂浮育苗因水媒介病害传播快、断水炼苗难把控、消毒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烟苗质量不稳定。三门峡市烟草公司陕州分公司以问题为导向,大胆突破传统育苗模式,踏上了湿润育苗的技术变革之路。通过精准控水、干湿交替管理,长出来的烟苗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移栽后无缓苗期;水肥喷洒取代浸泡,大大减少了病害传播风险;智能化温湿度监测系统与喷淋设施联动,确保烟苗始终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茁壮生长。杜新峰笑道:“2023年那会儿,在烟草公司的引导下,我们开始尝试湿润育苗这种新法子,一开始心里直打鼓,生怕弄不好,但烟草公司的技术人员不断给予我指导和帮助,陪着我一点点摸索。现在湿润育苗技术越来越成熟,烟苗培育越来越得心应手,去年我育的烟苗成活率超98%,根系又白又密,移栽后直接扎根,省心又增收!”
“严过程”守护烟农增收路
俗话说,苗好一半收。为更好的守护辖区老百姓种烟增收的致富路,烟叶育苗工作开始后,三门峡市烟草公司陕州分公司从育苗播种旁站监督抓起,为每棵烟株的茁壮成长把好控制关。
“旁站监督不是走过场,是要让每个环节都经得起放大镜检验。”在播种车间,技术员李卫东手持《烟叶育苗播种旁站监督记录表》,将烟种的发放情况逐项记录在册。
李卫东深知,品种管控对于烟区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混杂将直接影响烟叶均质化生产和工业可用性,甚至动摇产区信誉,危害老百姓种烟致富的根基。因此,在播种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不容许有丝毫差错。翻开记录表,表中密密麻麻标注着播种时间、用种量、苗盘所在大棚编号及经办人的签字确认记录。并通过播种全程拍照记录,同步上传至云端平台,形成“一棚一档”电子档案,供后续质量追溯。
在李卫东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播种车间的每一项工作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每一粒种子都被赋予了成长为优质烟叶的潜力。(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尚苏苏 杨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