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概述
细胞疗法,包括使用装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作为治疗性癌症疫苗,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研究者在一项单臂I/II期临床研究中评估了使用Wilms肿瘤蛋白(WT1)mRNA电穿孔自体树突状细胞(WT1-mRNA/DC)进行辅助疫苗接种的可行性、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临床活性,研究对象为接受标准治疗的晚期实体瘤患者。Zwi N.Berneman等人发表在Journal ofHematology&Oncology上的文章报告了该研究结果,评估了晚期实体瘤患者接种WT1mRNA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可行性、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临床活性。
研究方法
本试验纳入40例预后不良的晚期肿瘤患者,包括13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4例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1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4例肉瘤或罕见肿瘤(脑干星形细胞瘤)。所有患者均患有转移性或局部晚期疾病,并且根据现有的金标准至少接受过一次先前治疗。
疫苗接种:将冷冻保存的疫苗(每次接种预期含有10×10⁶个树突状细胞)解冻后,皮内注射在上臂内侧,距腋窝淋巴结大约5 - 10厘米。按计划每两周接种一次,持续6个月。根据具体临床情况和疫苗供应情况考虑是否需要继续进行疫苗接种。
免疫反应评估:在首次接种WT1-mRNA/DCs疫苗(V1)后的8周后(即T1时间点)的时间点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皮肤试验。免疫监测在基线(PRE时间点,通常在V1)、V1后的8周(POST时间点,通常与DTH测试在同一天)以及预期治疗阶段结束时(FIN时间点)进行。采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体外分析,对WT1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进行计数。采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表达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和/或2型细胞因子IL-5的抗原特异性CD4⁺和CD8⁺T淋巴细胞。使用ELISA法测定血浆WT1 IgG浓度,使用四种WT1肽段作为捕获抗原,将每种抗体阳性的临界值设定为吸光度值0.15。
临床反应评估:在接种疫苗前或开始时(V1)、T1(V1后8周)、T2(V1后6个月)进行评估,采用MRI或CT或PET-CT评估肿瘤情况。根据RECIST 1.1标准确定临床反应。需评价总缓解率(完全/部分缓解患者的百分比)、疾病控制率(完全/部分缓解或稳定患者的百分比)、中位总生存期(OS),并与文献中预期的OS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
疗效:在时间点T1,疾病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1%和5.1%,在时间点T2,疾病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7%和12.8%。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3.7个月。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41.9个月,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为48.8个月,与先前报道的16.0个月、37.2个月和23.4个月的数据相比,均有优势。24/39例患者在T1和/或T2时观察到病情稳定(12/39例患者未接受任何伴随治疗),这可能解释了OS方面观察到的益处。与T1或T2未实现疾病控制相比,T1时病情稳定,T2时病情得到控制,中位OS较长。所有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患者在WT1-mRNA/DC疫苗接种期间也接受了伴随治疗。(原发性脑肿瘤的疗效数据见表1,表S1)
表1.按患者组划分的临床反应和总生存期
表S1.GBM队列——个体患者特征及结果
免疫反应:除了1/38的测试患者(SOL36)有延迟型超敏反应。大多数患者在T1和/或T2时也表现出1型T淋巴细胞反应,包括对WT1的IFN-γ+和/或TNF-α+CD4+T淋巴细胞反应和IFN-γ+CD8+T淋巴细胞反应及对KLH的TNF-α+CD4+T淋巴细胞反应。大多数患者在基线时表现出抗原非特异性的2型T淋巴细胞(CTL)反应,这种反应不受WT1-mRNA/DC疫苗接种的持续影响,而抗原特异性的1型T淋巴细胞和CTL反应在WT1-mRNA/DC疫苗接种后在大多数病例中重新出现。
而疾病控制与1型细胞因子反应性相关。疾病控制与WT1或KLH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反应之间存在直接关联。WT1特异性的IFN-γ+CD4+T淋巴细胞反应与OS直接相关。与先前报道的相同,抗原特异性1型CD4+和/或CD8+T淋巴细胞反应与临床结果相关。研究还发现WT1-mRNA/DC疫苗诱导的整体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
该研究的早期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了WT1-mRNA/DC疫苗在各种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行性、1型免疫原性和临床活性,并表明对OS有潜在的有益影响。抗原特异性1型T淋巴细胞反应与临床结果(疾病控制和OS)相关。由于该研究是在预先选择的一组患者中进行的,因此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确认WT1-mRNA/DC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