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泉

贵州榕江的傍晚,“村超”球场上的呐喊声与三宝鼓楼下的普法侗歌遥相呼应着。

一边是“村超”赛场秩序井然,一边是侗寨社区的治理创新,正是榕江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破题之道。

法治守护“草根赛事”

2月底,2025年贵州村超预选赛已打得火热,球场外的夜市烟火升腾。


送法进“村超”赛事。人民网 陈洁泉摄

摊主老杨的烧烤摊前,几名巡查的执法人员正用方言为其讲解夜市经营规范要点。“他们教我铺防油垫、配灭火器,第二天还来回访。”老杨说,这种“先指导、后整改”的柔性执法模式,让周边的摊贩主动规范经营。

从一项“草根赛事”迅速崛起为“现象级IP”,“村超”激活了县域经济新动能。2024年,榕江累计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推出“超好吃”美食区,实现新增餐饮业经营主体1179家。

“热度”之下不可缺少“法度”。

距球场约百米处,“村超公共法律服务室”亮着长明灯,由县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建的法律服务团队常态化“站岗”。

“从摊点经营到交通营运,从游客权益到观赛过程各领域各类纠纷和投诉,公共法律服务‘一站直达’。”榕江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只为第一时间化解赛事期间的各类矛盾纠纷。

公共法律服务的延伸还“零距离”为观赛游客和周边群众提供优质法律咨询。夜幕落下,榕江县司法局公职律师龙乔石仍忙着用图解宣传册为群众解读《民法典》,解答各类法律咨询。

送法进赛事,“村超”更添法治风采。


送法进“村超”赛事。林诗益摄

2023年“村超”火爆出圈以来,榕江围绕维稳、反诈、禁毒、禁赌、消防、道路安全等法律法规进行多形式宣传,对各类纠纷和投诉进行扁平式调度和一站式调处。

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合,法治护航下的“村超”依法办赛、运动员规范参赛、群众游客文明观赛,眼下这场“草根狂欢”既沸腾又从容。

侗歌唱响“法治新声”

“父老乡亲听我说,人人与法打不脱……”不远处的三宝侗寨古榕社区的鼓楼里,由当地村民组成的“民歌普法”团队正将侗语琵琶歌《民法典普法歌》的悠扬旋律传出。

“用侗歌传唱法律知识,村民不但能听得懂,还能跟着哼唱。”社区干部吴平忠说,‌三宝侗寨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许多老人不识汉字,却能对数十首普法侗歌如数家珍。


古榕社区“民歌普法”现场。漆雪梅摄

这种“法理+乡情”的法治智慧,渗透在侗寨治理的各个环节。

近年来,社区选拔15名寨老、乡贤等担任“法律明白人”,将反诈知识编进琵琶歌、把禁毒案例演成侗戏,在鼓楼议事时用侗语解读法律及政策;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结合侗族“月也”习俗开展“网格互助”,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民歌普法”浸润“和谐乡里”,古榕社区融合民族文化、法治建设与群众自治,探索出一条具有侗寨特色的社会治理新道路。


古榕社区“民歌普法”宣传栏。人民网 陈洁泉摄

纵观全域,榕江县借助“民歌普法”模式不断加大法治建设工作力度,先后编写了30余首独具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普法民歌,形成“歌未停,理已明”的基层法治治理格局,同时以“平台+阵地+融合”的形式精准化匹配群众法治需求,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从“村超”赛场的法治服务台,到侗寨鼓楼的民歌调解会,榕江用文化基因解码法治密码,法治长出温热的乡土根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