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战争》
49岁的养蜂人谢尔盖·谢尔盖伊奇,生活中最关心的就是他的蜜蜂。
然而,他生活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灰色地带”,军事冲突接连不断,居民害怕被交战双方炮火误伤,已纷纷撤离,只剩下谢尔盖伊奇和他的死对头帕什卡两人留在这片缺电缺粮的荒芜之地。
谢尔盖伊奇仍然希望带他的蜜蜂采集花蜜,为此,他穿越了冲突最激烈的地区,接触了战线两边的不同人群。历经种种坎坷,他是否能实现这一微小而和平的愿望?
在如今,《灰蜜蜂》的意义更加凸显。安德烈·库尔科夫,这位被称为“当代的布尔加科夫,乌克兰的村上春树”的作家,以他独特的幽默、想象力,深刻描绘了这场当下仍在持续的危机。
“文学是抵抗野蛮和绝望的解药”,在俄乌战争三周年之际、各种矛盾愈发尖锐的今天,我们是否能借助这本书,更清晰地看见自己生活的意义?
▼ 以下为《灰蜜蜂》书评,内容有改动
TikTok难民,蜜蜂难民,自己土地上的难民
文/白玉京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恰逢小红书承接泼天的富贵与TikTok难民对账,再看这本书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的“蜜蜂难民”,怎么说呢,当然不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而是无论在哪里,平民与蜜蜂分享着共同的命运:遵循本能,身处身份和阶级当中,勤恳工作,是被决定的而不是决定他人的命运,幸福是否会崩溃只取决于些许的运气。
“那么,乌克兰那边的情况如何?”他问,“猪油够大家吃吗?”
“哦,当然,”年轻人忍不住笑了,“我倒是有猪油吃,是志愿者们送来的。而国家,一如既往……人们被敲竹杠,街道和城镇被重新命名。但他们说,战争结束后将会好起来,我们不必经过批准就可以到国外去。”
看库尔科夫的第一本小说是《企鹅的忧郁》, 英文版出版之后大卖,被称为“商业上最成功的乌克兰小说之一。”这部小说是后苏联时期乌克兰的寓言——对苏联心态及其与新时代的对抗的探索。讲的是乌克兰动物园缺钱养不起企鹅了,开放民众认养。领养日那天,靠写讣告为生的三流小说家维克托把企鹅米沙带回家,愉快地一起生活之后发现提前写讣告的这个工作让他卷入了一系列政治阴谋。
《顿巴斯的养蜂人》
《灰蜜蜂》已经被改编成电影《顿巴斯的养蜂人》,2024年鹿特丹电影节上映。小说中文版刚上市,但其实这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书,写在俄乌战争之前,彼时乌克兰东部就存在“灰色地带”以及持续了若干年的局部冲突。作者库尔科夫进入顿巴斯地区采访和生活,以此为题材完成了《灰蜜蜂》。而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三周年之际,读到这本书,感觉这是相当珍贵了,因为现在已经不可能有非军事武装进入这里,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境遇如何也不得而知。
这本书讲述了养蜂人谢尔盖的故事,他居住在顿巴斯地区的“灰色地带”。战争爆发后他几乎独自一人生活在他那座废弃的村庄里,唯一的愿望就是战争结束,这样植物就能重新生长,他心爱的蜜蜂也能继续采蜜。小说描绘了一幅“国内流离失所者”的境况,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生计和身份,踏上了从顿巴斯到克里米亚的危险旅程。
可是蜜蜂完全不明白什么是战争,蜜蜂不能像人类那样从和平切换到战争,然后再切换回来。它们必须被允许去执行它们的主要任务——这是它们权力范围内唯一的任务,是自然和上帝指派给它们的:收集和传播花粉。这就是为什么他必须走,把蜜蜂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那里的空气中逐渐充满了盛开的花草的甜蜜,在那里,花草的大合唱很快就会有盛开的樱桃树、苹果树、杏树和金合欢树的加入。
《养蜂人》
经历了俄罗斯政府的盘问和被没收一箱蜜蜂检查,谢尔盖带着归还的蜜蜂踏上回家的路程,但是他总觉得被没收的那一箱的蜜蜂变成了灰色,离家乡越近,他就越发不安,最后谢尔盖如何处理他最为珍视的蜜蜂呢?
巨大的嗡嗡声仍在继续。又一只蜜蜂从蜂箱里爬出来,然后是另一只,再一只,几只蜜蜂跟随着第一只蜜蜂走进了向日葵地。它们好像军事侦察员执行任务一样,弓着腰进入花丛中。过了片刻,谢尔盖伊奇反应过来,这几只蜜蜂是灰色的,因为它们穿了迷彩服装,或是披上了披风,那种军用装备。不断地有蜜蜂从蜂箱里爬出来,就像从地下隧道里爬出来一样,它们鱼贯而出,朝着同一个方向移动,朝着他在小斯塔罗格拉多夫卡村的房子方向行动。
谢尔盖伊奇吓坏了,额头上全是冷汗。
怎么回事?他有些想不明白。我的蜜蜂被招募了?它们受到恐吓,所以接受了招募?现在它们不再是我的蜜蜂了——它们不再为我工作,也不再去寻找花粉了……
《养蜂人》
与以往二战或者战争题材不同的是,这本书呈现的是同文同种,同一宗教,人民紧密姻亲和交往中,由战争引发的人民对“他们”的不信任感。比起仇恨和对峙,不信任感并不激烈,但这是所有冲突和战争的开端。而这也是政治丑陋的一刻,是决定平民命运的人们的罪恶。
库尔科夫是个用俄语写作的乌克兰作家,不太确定俄乌战争之后他是否还会用俄语,但他不是逃避政治的那种作家,库尔科夫在《总统的最后恋情》中甚至很有先见之明地预测了乌克兰总统被政敌下毒和普京重返俄罗斯总统宝座。战争爆发后,他和英国籍的妻子和孩子选择留在基辅,在X上发言,接受采访,表达他的观点和支持乌克兰前线战士。
无论用何种语言,事实上库尔科夫阐述的还是俄罗斯文学永恒的主题,有良知的人和没有良知的人。谢尔盖在村子里看到阵地上有一具尸体无人掩埋,他没有明确的政治观点也不知道这个士兵归属哪个军队,但他依然觉得不安:
“他就躺在他们的脚下!”帕什卡无法掩饰自己的愤怒,“他们本应该为他收尸啊。”
一阵凛冽的寒风从被炸毁的教堂的方向吹来。帕什卡缩着脑袋,像是整个人都试图躲进衣领里。他这副愤怒的表情使谢尔盖伊奇联想起苏联历史教科书上的某些画像。
他们再次站在菜园的边缘。帕什卡整个上午都在生闷气,从一小时前他给儿时的敌人开门,没有邀请他进屋的那一刻起,就在生气。不过,他还是同意陪谢尔盖伊奇一起走一趟,并迅速做好了出门的准备。
“好吧,他影响你睡眠了,”帕什卡在路上抱怨说,“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让他躺着吧,我才不管呢,他们迟早会把他埋了的。”
“可是,他是个人啊!一个人要么活在人世上,要么躺在他的墓地里。”
“他会有自己的坟墓,”帕什卡不屑地说,“到时候我们都有自己的坟墓。”
《慕尼黑:战争边缘》
特朗普胜选后,他的小儿子在X上发推对泽连斯基嘲讽“你距离零花钱被停还有38天”,特朗普就职典礼上,马斯克的动作疑似纳粹礼。也许世界都在原子化,但是《灰蜜蜂》真正想说的是,“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其次是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夜里的隆隆声还在谢尔盖伊奇的耳边回响。他从枕头底下拿出手机,给彼得罗发个短信:“活着?”
过了一两分钟,他收到回复,还是这两个字,只是删除了问号。
“感谢上帝。”养蜂人长出了一口气。然后开始收拾东西。该走了。
乌克兰国宝级作家
一部当代《奥德赛》
文学,是抵抗野蛮和绝望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