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2月2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一场记者会上公开表达了对中国在乌克兰战争结束、和平恢复及未来重建过程中提供帮助的期望,并表示愿意与中国展开对话。这一表态发生在美俄谈判将乌克兰排除在外、以及西方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承诺逐渐落空的背景下。泽连斯基此举,既是希望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为乌克兰争取更多支持,也是对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承诺的失望反应。
联合国最新评估表明,乌克兰重建所需资金高达4862亿美元,但当前西方援助的疲态日益显现,欧盟仅承诺了50亿美元的贷款,而美国的矿产协议更是要求乌克兰让渡自然资源收益权。这一协议的条款被泽连斯基直言是对乌克兰的“掠夺”,令乌克兰政府愈发感受到西方国家背离承诺的冷漠态度。
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乌克兰期待中国企业能够以“盈利可能性”参与基建领域的重建。根据乌克兰的重建计划,62%的资金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在复杂环境下的基建经验尤为突出。中国在高铁、桥梁等项目的建设上具备世界领先的技术和能力,2024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达到2673亿美元,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基建领域的竞争力无可比拟。而乌克兰在战后的重建需求与中国的能力高度契合,泽连斯基对此充满期待。
这不仅仅是对中国的求助,更是对西方的施压。泽连斯基的表态显然是希望通过寻求中国的帮助,迫使西方重新审视其对乌克兰的承诺。在乌克兰的眼中,西方援助正在变得越来越“冷酷”,美国提出的矿产协议要求乌克兰让渡自然资源及港口收益权,而这一条款被泽连斯基斥为“掠夺性条款”。美国对乌克兰的战略,已经从最初的“价值观同盟”转变为一种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交易”,让乌克兰深感被背叛和遗弃。
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利雅得会谈中,乌克兰似乎被边缘化的局面愈加明显。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明确表示,解决俄乌冲突的根本问题必须从冲突的根源入手,反对无长期解决方案的停火。这意味着俄罗斯要求乌克兰承认其在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的“现状”,这一立场也与美俄之间关于“俄美合作结束冲突”的表述相呼应,进一步体现了乌克兰领土成为了国际博弈中的交易筹码。
泽连斯基的表态也与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动的矿产协议紧密相关。特朗普政府通过这项协议,试图要求乌克兰让渡控制其矿产资源的权利,甚至连港口的收益权也未能幸免。白宫以“安全援助”为诱饵,实则希望从乌克兰获取这些自然资源,借此获取长期的经济利益和战略资源。这一切让乌克兰政府感觉自己正在成为国际大国博弈中的牺牲品。
对于乌克兰来说,西方国家的援助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其重建的庞大需求,且这种援助中带有明显的附加条件。泽连斯基在公开场合频频表示,乌克兰已经深感西方国家的“背叛”,尤其是在美国的矿产协议中,乌克兰不仅要承担巨额的债务,还要在资源上做出让步。随着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谈判逐渐深入,乌克兰似乎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急于寻找新的盟友,中国便成为了他眼中的关键伙伴。
泽连斯基对中国的信任并非空穴来风。中国一直保持着相对中立的立场,且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和发展潜力。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尤其是在高铁、桥梁等领域,已被世界认可,乌克兰的重建需求正是中国企业的强项。中国不仅能提供技术支持,还能在全球经济中提供有力的市场和资金支持。在当前全球政治格局中,中国能够以更独立的姿态对待乌克兰的需求,且不会像西方那样在援助中附加过多政治条件。
但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介入是否能成为乌克兰重建的突破口,仍然是个巨大的未知数。虽然中国提出的经济合作能够为乌克兰带来急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如何避免将经济合作与政治利益捆绑,仍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与此同时,泽连斯基的表态也让人看到了他希望通过中国的支持,改变当前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命运的判断,尤其是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复杂博弈中,乌克兰如何找到自己的立场和突破口,将决定其未来走向。
泽连斯基的求助不仅是对西方的压力,更是对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而乌克兰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保持平衡,并最终实现经济和安全的双重保障,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中国能否在乌克兰问题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