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这部承载国漫崛起使命的作品背后,离不开一群“技术匠人”的默默耕耘。位于松江区九亭镇的上海虫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虫师网络”)作为幕后制作团队之一,承担了角色的美术设计和优化等关键任务。近日,记者走进虫师网络,与主创团队面对面,揭秘这部现象级动画电影的幕后故事。


细节设计:一场“吹毛求疵”的创作修行

“导演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虫师网络制作负责人周星星坦言。以影片中妩媚神秘的“敖闰”一角为例,其龙身的毛发形态打破了传统神兽的常规设定——既非兽毛也非鳞甲,而是融合了水母的飘逸质感与深海生物的荧光效果。“单是睫毛的弧度就做了四版,其余鬃毛、背鳍、长尾……每根毛发都要透着轻盈与流动感。”周星星在电脑上展示了敖闰的局部细节放大图:除了鳞片的渐变纹理,其蓝黑色也带着五光十色的通透感,甚至鳍部还参考了观赏鱼的动态曲线,每一处细节都需经得起大银幕的放大考验。


这种“像素级打磨”贯穿整个项目。公司原画组组长张玲回忆,主角哪吒父母“李靖夫妇”的常服设计,仅刺绣纹样就修改了六稿,“导演要求服装材质既符合历史考据,又能接近3D渲染呈现出的丝绸光泽感”。团队为此研究了大量的织物资料,在一次次的分层渲染中,让虚拟布料在银幕上“活”了起来。


布料之“活”还在高光人物申公豹的服饰设计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片中,申公豹的武器是从身上剥离出的刀片汇聚而成的雷公鞭,因而服饰纹样既要凸显鞭体螺旋环绕的立体形态,又需透射出刀光掠影的凌厉之气。为此,团队在衣服上做出缝线效果增加立体感,纹样走形以旋转环绕状呈现,再增加明暗度调节和刺绣效果。如此,暗银纹路沿着墨色锦袍蜿蜒而下,似封印着上古符咒的江河,整体设计融合了道教元素与赛博朋克的剪裁。

线上共创:跨越屏幕的信任与默契

“接到《哪吒2》的项目是三年前的事了。”周星星说,研究龙的构造成为团队绕不开的课题。其实在接到主角任务前,公司最初接到的只有一个小配角“小黄龙”形象优化的任务,它被作为“试水”团队设计水准的前期考验。


“导演给出设计方向,我们再发挥各自想象和技能补充细节。”主创方给到的版本图中,小黄龙已初具造型,但仍需做出大量细化。比如瞳孔,不是简单的圆形,而是要像部分两栖动物一样,呈现垂直缝状,具有威严感;口腔内部的舌头和牙齿也要更加犀利写实。“龙身上的鳞片全部重新画了一遍,还增加了从坚硬背鳞到柔软腹部的过渡效果。”周星星十分看重这次项目。“我看过哪吒第一部,很喜欢,这次有机会为优秀国漫出份力,自当竭尽全力,不负信任。”周星星优化的小黄龙得到了主创方的认可,继而团队收到了片中几位主要角色的美术设计工作,包括敖光与敖闰的龙形态、殷夫人的常服和武装、申公豹与太乙真人的服装、无量仙翁造型等。


优秀的设计者有着较真的默契,他们如做科研般在毫米刻度间“冶炼”作品。“针对我们设计的每个版本,导演和创作团队都会给出十分细致清晰的修改意见,并以视频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说明。”周星星直言,每次修改后确实都会比上一版更好。“我们以往做项目时,最担心的就是收到无效反馈,要求不明晰导致效果不如意,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判断。”《哪吒2》的高效沟通模式避免了传统文本反馈的模糊性,确保艺术构想精准落地。重重打磨之下的《哪吒2》在大众审美上经得起考验,如今的票房已是最好的证明。

未来可期:技术沉淀助推国漫工业化


谈及《哪吒2》打破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设计师们难掩激动之情。有人绘制贺图庆祝,有人在片尾字幕中寻找自己的名字,电影主创方也寄来了签名海报给大家留作纪念。“今后,我会精益求精地设计每个作品,让观众看到更多佳作。”张玲的本专业是行政管理,因为热爱并擅长画画,毕业后自学美术转行,在踌躇中前行,如今成长为公司一员“大将”。“像饺子导演那样,他虽非科班出身,却十分专业,其中少不了‘死磕’精神。”动画行业中有许多像张玲一样半途启程而经年不改者;也有科班淬火却中道转身者;亦有蛰居深研以千锤百炼者……如今《哪吒2》的成功无疑让他们看到热爱与坚持的力量:原来规则可以被打破。


在动画行业深耕十余载的周星星,亲历过国漫行业低谷期的至暗时刻。初入职场时,他曾因现实与理想落差巨大而将“动画梦”封存,蛰伏期承接海外项目维持运营,在游戏角色设计领域积蓄能量。“中国动画人从不缺实力,只是需要优质项目和良性生态的支撑。”作为一名创业者者,周星星坦言。2018年孤身成立工作室时,他连基础团队都难以组建,如今在九亭镇的两层办公楼内,近20名创作者手执数字画笔挥洒热情。“《哪吒2》的成绩让所有同行感到自豪!”周星星的语调难掩振奋,他们正将镜头对准本土文化:“当市场、技术、人才形成共振,我们完全有底气创作出世界级佳作。”

一部动画电影背后,是超过130家公司,共4000多名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齐心“托举”。他们如同散落银河的星子,单看或许微弱,汇聚却成照亮国漫征途的星河。他们在合力铸就“万鳞甲”的同时,也呈现出中国动画人的浪漫——在技术与画笔的交织中,传承着永不褪色的东方想象。

记者:朱颖宏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红霞 周加姚

审核:周样波 周雨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