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哪吒之魔童闹海》以 136 亿票房横扫内地影市时,谁也没想到,这个脚踩风火轮的 “魔童” 登陆香港后,竟掀起一场票房与口碑的冰火对决。



从首映礼的万人空巷,到评分网站上的 “0.5 分差评”,这部现象级国漫在香港市场引发的震荡,远比电影本身的剧情更跌宕起伏。



上映不到一个月,《哪吒之魔童闹海》便以日均 4.5 亿的惊人速度狂揽 136 亿票房,成为内地影史最快破百亿的动画电影



在香港,这部 “国漫之光” 却因发行商争夺版权而推迟二十多天上映。直到 2 月 22 日,四家发行商联合举办盛况空前的首映礼,无人机灯光秀点亮维港夜空,这般阵仗让港媒直呼 “堪比金像奖颁奖典礼”。



上映首日票房突破 600 万港元,直接登顶香港单日票房榜,刷新了港澳地区动画电影及内地电影的开画纪录。



上映次日,《哪吒 2》单日票房仍以 130 万港元碾压第二名《看我今天怎么说》(仅 10 万港元),票房占比超 50%。按此趋势,超越香港国产片票房冠军《毒舌律师》几乎毫无悬念。有院线经理透露:“现在每卖 10 张票,6 张是《哪吒 2》,连午夜场都坐满中学生。”



与票房的一路狂飙不同,《哪吒 2》在香港观众中的评价堪称 “魔幻现实主义”。本土影评网站 HKmovie 上,4.2 分的综合评分下藏着 300 多条极端评论,仿佛两个平行世界的观众在隔空对骂。



“这才是中国动画该有的样子!” 一位 LV10 资深影迷打出满分,盛赞影片的视觉特效 “每一帧都在燃烧经费”,混天绫斗敖丙的决战戏让他 “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更有多位观众在评论区刷屏 “101 分”。 在他们眼中,《哪吒 2》不仅是视听盛宴,更代表着 “中国动画工业对好莱坞的弯道超车”。



另一边,0.5 分的差评理由则让人哭笑不得。有观众痛批剧情 “像通关游戏”,抱怨 “打怪升级” 模式太幼稚;有人将哪吒的机械臂造型解读为 “赛博朋克糟蹋传统文化”;部分港岛观众将矛头指向排片策略:“凭什么本土电影要给‘外来片’让道?” 一条获赞过千的评论写道:“这不是电影好坏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自己的文化话语权。”



对内地观众而言,136 亿票房是国漫技术力与叙事力双突破的证明,1600 个特效镜头、动态捕捉与水墨风格的融合,确实让中国神话有了比肩漫威的视觉底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