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
通知明确,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加快医保药品电子处方流转,鼓励家庭医生开具外配药品处方。
不仅仅是湖南医保局,北京市卫健委日前也牵头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于9月16日前向市卫健委反馈意见。
根据该办法: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要加强药品管理,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
实际上这也不是什么新规定,早在2022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第二十一条就叫停了Al开处方了,这次不过是北京在地方实施上的细化和明确。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的飞速发展,其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展现出巨大潜力。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多学科会诊引入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这是该院儿童健康人工智能大模型系列产品之一,整合了300多位知名儿科专家临床经验和数十年的高质量病历数据,通过结构化临床推理范式训练驱动而成,其具备强大的临床推理能力。
仅仅三天之后,2月16日,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紧接两天之后,2月18日,瑞金医院发布与华为合作开发的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该大模型使用华为DCS AI解决方案,利用瑞金医院病理科百万级的数字切片库训练。
这些AI大模型,无疑一方面能够提升医院各层面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推出AI医生助手或者推出自己的AI模型或应用,来突破现有的业务边界,对现有的经营模式实现突破和变革,这显然是值得期待的。
由此可见,Al进入医疗行业一定是大势所趋。目前有些领域已经实际上落地使用,且效果十分良好。患者或许感知不强,可对于医疗从业者来说已经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是,更多的Al使用,受限于当前大模型的能力、高昂的数据整理与标注费用。
更大的问题,还是伦理与法规问题。这还有待于Al行业、医疗行业、法规制定者等多方推进,才能落地生花,改变现有的医患格局。而这个推进,尚需假以时日。
而关于AI能否替代医生诊疗,开具处方,也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
有观点认为,在我国医生比较短缺的背景下,AI医生的上岗,无异于雪中送炭。
然而,虽然AI医生可以发挥出一些独特作用,但技术毕竟是有局限性的。
病人用药,需要完全个体化,这个是机械性的AI所缺少的。目前AI个性化的病人处方输入非常少。
因为病人的处方,涉及到隐私等一些法律法规、医学伦理等多方面因素,医院一般不会外流,也不会公布到网络上。也是说,目前,喂给AI的处方资料非常有限。
处方的开具,是要有法律许可的。依据《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医生需要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医师资格证,依法在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深圳是在医师协会)注册后,才能有相应的处方权。
也就是说,医生开处方,是要取得国家卫健委的授权,地方卫健委的管辖,医疗机构才能赋予处方权的。
但是现在的AI技术并不完全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力还不够。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一旦出事来,这个责任谁来,万一系统被黑,下了错误的处方,这个后果又应该谁承担?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目前,AI无论是在医师资质,还是处方权限这一块,都还面临着行政、法规方面的空白。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或者事故,就很麻烦。
这是AI诞生就附带的一个问题,它永远无法替人坐牢。
这是AI 的一个严重缺陷问题。作为辅助诊疗,我认为AI是可以的。江西省就用人工大模型,给基层卫生院和诊所,建立了一个统一的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但身为医生,一定要自己检查核实AI生成的结果,这也正是非医学专业人士所不具备的能力。如果机械的运用它的输出结果,治出了人命,打官司输了,AI 可不赔偿,更不会负刑责。
同时,医疗变革不是冰冷的机器取代,而是温暖的技术赋能,医疗要带有人的情感。因此,更多观点认为,AI医生最多只能是对人类医生起到协助作用,而非取代。
从医疗行业诊疗活动安全角度看,AI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更像一个”黑箱“,许多技术细节难以解释,这与医疗这一具有高严谨性高确定性要求的领域产生了矛盾。
目前,国内AI+医疗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性能还不稳定,也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安全性还有待考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试改进。
2024年,全国医生478万人。
而AI医生的浪潮,也必然势不可挡。
新生事物,不必抵触。
正如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一书的中文版前言中指出:医疗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为彻底的一次变革。个人将越来越有能力驱动自己的健康,摆脱对医生的依赖,这将是一次医患关系的重塑。
我认为,推动AI医生不是坏事,但要尽快摸索成熟。不是取代医生,而是要取代医生的重复性劳动,比如自动生成门诊和住院病历,解放医生的生产力。
说到底,人是需要人的。
尤其是在生命相关,社会相关的事务上,人只能信任人本身,而绝对不会把决定权,放在非人的实体上。
医客说
推动AI医生不是坏事,但要尽快摸索成熟。不是取代医生,而是要取代医生的重复性劳动!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老叶说医,作者叶正松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yike@touc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