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孔德晨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破除消费者反映突出的痛点难点问题,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展现许多新亮点,如县域市场消费升级、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领先、银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新赛道的崛起。但消费领域仍存在诸多堵点。商家重营销轻品质、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预付式消费“跑路”现象频发等问题,影响着内需的顺畅流动。

《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消费纠纷源头解决,大力发展一大批放心消费商店、网店、直播间、餐饮店、工厂等基础单元及放心消费市场、商圈、景区等集聚区,到2027年,动态发展线下无理由退换货承诺单位150万家以上。《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的目标,将围绕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五大领域的工作:一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二是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三是优化消费市场秩序,四是完善消费基础设施,五是推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消费维权提效行动。强化消费纠纷源头解决,推广在线消费纠纷解决、线下无理由退货;加强行政调解,各部门增强消费维权能力,高效处置投诉举报;强化司法保护,推动健全消费者权益司法救济制度;创新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支持引入第三方调解,加强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其中特别提到,鼓励实体店承诺无理由退换货,为消费者提供统一便捷的异地异店退换货服务。

“现在网购退换货很方便,很多都是7天无理由退换货,如果线下连锁店也能实现异地异店退换货,我们消费者买东西就更放心了。”来自北京的李女士对《行动方案》中的这一举措表示期待。

《行动方案》提出,要全面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推动消费升级。加强汽车、家电、家居、电子产品、纺织服装、食品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改善服务消费品质,健全养老、家政、旅游、购物等民生领域消费信用体系,推行服务认证和消费者评价;创造更多消费场景,建设一批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的品质消费集聚区。

“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是优化消费环境的核心。只有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才能真正激发消费潜力。”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

在优化消费市场秩序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严守消费安全底线,聚焦食品药品、缺陷产品、个人信息等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强化监管执法,加强群众关切的米面油、肉蛋奶等重点食品监管;整治市场交易环境,重点查处食品领域“两超一非”、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计量作弊等问题。聚焦网购快递、电信、装修、维修、旅游等行业领域治理“霸王条款”;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

刘俊海认为,近年来,直播带货等新兴消费模式快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虚假宣传、售后无保障等。《行动方案》的出台,有助于规范这些新兴业态,促进其健康发展。

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行动方案》明确,推动金融机构面向放心消费主体丰富信贷产品,提升授信审批效率,增加消费类信贷投入。支持保险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探索开发支持无理由退换货服务的保险产品;制定消费环境指数及评价规范,强化标准引领和信用赋能,大力发展放心消费商店等。

在深化国际合作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与主要国家和地区拓展消费者保护多双边合作,推动将消费者保护纳入多双边自贸协定,探索跨境电商、跨境旅游等合作,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国际规则,引领国内消费环境升级,打通入境人员消费堵点,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