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曲汉韵
1913年2月22日,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太后——隆裕太后崩逝于紫禁城长春宫,从此“太后”这一名词在我国成为了过去式。
太后,是对帝王母亲(包括嫡母、生母、养母)的尊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是宣太后,秦昭襄王的生母,也就是因电视剧《芈月传》而被大家熟知的芈月。后世的“太后”称呼,都是从这里沿袭的。
(1)养在深闺人未识
隆裕太后,满洲镶黄旗人,本名叶赫那拉·静芬,小名喜子,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光绪皇帝的舅家表姐。从存世的清宫老照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真实形象:脸型很长,嘴巴微凸,身形消瘦,含胸驼背,其貌不扬,更缺少雍容华贵的皇后气质。
静芬有一个姐姐,名叫静荣,嫁给了镇国公载泽;还有一个妹妹,名叫静芳,嫁给了顺承郡王讷勒赫。在她们三姐妹中,静芬相貌最是平庸,但性情最是平和。
原本她也可以像自己的姐妹一样,嫁与王公大臣,做个福晋,生儿育女,度过平稳闲逸的一生。可是她的姑姑慈禧太后选中了她为皇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1888年,清廷举行选秀,意在为刚刚亲政的光绪帝挑选后妃。
五位女孩幸运地走到了最后一关,这其中除了已经被内定为皇后的静芬,还有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选秀现场准备了一柄镶玉如意,两对红绣花荷包,为定选证物。
起初慈禧太后让光绪帝自行选择,他手持如意来到德馨的长女面前,正准备递给她,慈禧太后大声喊了一句“皇帝”,并暗示交给自己的侄女。
光绪帝不得已给了静芬。
慈禧太后又担心德馨的女儿入宫为妃会争宠,于是不想让光绪帝继续选择,急忙命荣寿固伦公主将荷包交给长叙的两个女儿,也就是后来的瑾妃、珍妃。
就这样,静芬成为了光绪帝的皇后,开启了她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无限凄凉的人生新阶段。
(2)金屋无人见泪痕
1889年2月,清廷为光绪帝举行大婚仪式。
静芬完成了她姑母慈禧太后的夙愿,叶赫那拉家族的女子被从大清门抬入了紫禁城,入主中宫;瑾妃、珍妃被从神武门送入后宫。
按照封建礼法,迎娶皇后必须走皇宫正门,才足以表达其与皇帝同尊并重的地位,才符合“中”与“正”的观念。即皇后大婚的凤舆从大清门进入,沿北京中轴线上的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进入紫禁城的内廷。
然而在大婚前不久,太和门失火,化为灰烬。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这是皇后凤舆进入紫禁城的必经之地,重建已经来不及,婚期推迟也不吉利。
慈禧太后想出一个权宜之计,令扎彩工匠日夜赶工,用竹竿和彩纸、绸缎临时搭建了一座以假乱真的“太和门”彩棚以供通行。
不知静芬在通过这扇门的时候是怎样的心境,前方等待她的婚姻仿佛这纸糊的“太和门”一样,有名无实。在这场亲上加亲的政治联姻中,光绪帝和她都是牺牲品,而光绪帝还与珍妃共度过一段快乐时光,她守了大半生活寡。
帝后失和,是当时宫里公开的秘密。光绪帝自始至终认为皇后是慈禧太后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耳目,加上皇后长相平庸、性情木讷,远不如珍妃明艳动人、才情过人,所以一直对她实施冷暴力。
强扭的瓜不甜,慈禧太后可以让光绪帝娶她,但是无法让光绪帝爱她。慈禧太后把她推上了六宫之主的宝座,也推下了痛苦无奈的深渊。
(3)多年媳妇熬成婆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隔不到一天先后离世,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她的姑姑慈禧太后在临终前还是关照了她,立她为皇太后,与摄政王载沣共同代行朝政。
宣统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隐忍了这么多年,她终于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成为了清帝国最尊贵的女性,不用再活得那样谨小慎微了。
在她临朝听政的三年多时间里,政治上没有太大建树,却意外给后世留下了一处烂尾楼。
近些年因电视剧《延禧攻略》《如懿传》热播,延禧宫名声大噪。
然而历史上的延禧宫命途多舛,屡遭火灾而毁,特别是在道光、咸丰年间焚毁严重,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复建。
直到隆裕太后掌权后,亲自参与设计复建延禧宫。鉴于之前屡遭火灾,她决定在此建一处西洋风格的水殿,以水镇火。建筑设计以铜为支撑,以玻璃为墙,墙的夹层中蓄水养鱼,地板也是玻璃制成,地板下面的水池内养上金鱼荷花水草,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神话中的“水晶宫”。
隆裕太后亲自命名并题匾额“灵沼轩”。然而,没过多久清室退位,“水晶宫”被迫停建,成为了烂尾楼,这大概也是中国目前存世时间最长的烂尾楼。
今天我们去到延禧宫旧址,依然可以看到院内的遗迹,与紫禁城的整体画风格格不入。她的太后之位何尝不像这建到一半停工的“水晶宫”,还没有坐热乎,就草草下台。
(4)赢得生前身后名
武昌城头的一声枪鸣,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面对内外交困的境地,她无力回天。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召集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虽然与会王公大臣围绕“主战”“主和”意见不一,但最终由她拍板,接受了《清室优待条例》,以宣统帝的名义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宣告了两千多年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划时代的巨变。
但对于她来说,觉得是自己亲手葬送了清朝三百年的江山,难以释怀,郁郁寡欢,身体每况愈下。在清室退位仅仅一年后,便撒手人寰。
弥留之际,她望着眼前年幼的溥仪,说到:“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即使今天我们读到,也会被话语中流露出的哀痛和绝望所触动。
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其后事。隆裕太后的灵堂设在太和殿,殿内摆满了挽联、花圈,中央悬挂着她的画像和“女中尧舜”的牌匾。
女中尧舜,意为女性中的贤明人物,多用以美称执政的女主,出自《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然而这个词用到隆裕太后身上,更多的是形容她仿行尧舜禅让之举,代行退位,将政权让渡给民国,使国家免遭战争之苦。
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三日,官员臂戴黑纱二十七日,参议院休会一天,以志哀悼。驻京各国使馆亦下半旗致哀。
隆裕太后由此成为了身后获得下半旗致哀的中国第一人。
民国政府在大和门前广场举行了全国国民哀悼会,现场达五万人之多。她或许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葬礼规格会如此之高、盛况空前。从大婚典礼穿过“太和门”,到国民哀悼会在太和门前举办,她一直被禁锢在重重宫门之内。如同她的名字“静芬”一样,隆裕太后长期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却在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十字路口,顺应时代潮流,力排众议赞成共和,使古老的华夏大地迎来了新纪元。
——《写乎》《作家荟》关于稿酬的启事:
1、2025年1月1日起,文章采用后,公众号最低阅读量≥200,稿酬5元;一个月内(下旬作品截止次月10日),在公众号阅读量≥500的,稿酬10元;阅读量≥1000的,稿酬15元;阅读量≥1500的,稿酬20元;阅读量≥2000以上的,稿酬30元。
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5元以上者70%发放给作者,5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
2、稿酬和赞赏在下月上旬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当月稿酬。
3、要求原创首发作品,非原创首发请勿投寄。
4、《作家荟》(散文诗歌类)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写乎》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