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协委员刘洋看来,目前,低空经济正从“传统通航+无人机”的1.0阶段,逐步向“城市空中交通(UAM)+产业融合应用”的2.0阶段过渡,并朝着以eVTOL先进飞行器研制为核心的3.0阶段迈进。成都在这场产业变革中“作为‘工业无人机第一城’,成都航空产业链健全、细分领域领先、创新人才汇集、航空保障服务全面、功能载体充足,产业优势资源富集。”市政协委员刘洋表示,成都在航空装备制造方面建立了较强的先发优势,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坚实基础。



在他看来,现阶段仍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低空飞行器适航认证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同时,受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比较缓慢,‘通信、导航、监视’等关键核心技术仍较薄弱,不同程度限制了低空飞行活动的开展。”

对此,他建议支持链主企业发挥支点作用,撬动低空飞行器适航认证标准化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机遇,统筹考虑空域条件、安全管理、场景需求等因素,分类分层分级编制《成都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布局建设低空起降、气象、安防等基础设施。

“此外,建议加快推进空域分类管理。以飞行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空中交通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优化空域结构和布局。逐步放开真高120米以下低空空域,划设全市河道、天府绿道和各类公园等低风险区域为适飞空域,满足微轻小无人机飞行需求。”刘洋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海报 陈秋妤 魏捷仪 李菲菲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奕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