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区林下中药材产业示范项目。省林草局供图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树立大食物观。
在“大食物观”思想的指导下,2023年,四川率先在全国启动建设“森林粮库”,2024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再提“粮库”建设。
四川是全国产粮大省,更是全国林草资源大省。近年来,四川将“林粮”分为经济林食物、林下食物两大类,总体上形成“8+3”的建设内容,以此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如今,巴蜀大地上,青山绿水间,“天府森林粮库”的新“丰”景正悄然呈现。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向森林要粮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一片森林,蕴藏着多少可能?内江、自贡的油茶,宁南、南江、盐源的核桃,罗江的枣,青川、金堂、冕宁的油橄榄,长宁、兴文的竹笋,仁和的板栗……它们来自林间,如今,已走上市民的餐桌。
森林就是一个巨大的“粮库”。发展森林食物,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举措。2023年,四川率先在全国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丰富食物种类,扩大食物供给,努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那么,四川开展“天府森林粮库”建设有何优势和必要性?四川作为全国林草资源大省,现有林地3.81亿亩,是耕地的4.8倍,生产森林粮食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首先,看本底。四川位于青藏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全省有高等植物1.4万余种,可供开发为林粮的有6000余种,为差异化发展林粮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看资源。四川森林面积2.6亿亩,森林蓄积量18.95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4位。全省可有效利用的林地高达1.74亿亩,为发展林粮提供了广阔空间。
最后,看发展。全省经济林面积超过5500万亩,林下种植、养殖、采集面积1700余万亩。随着一大批林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以及林区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林粮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分区建设错位发展 走差异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之路
初冬时节,在成都平原东北边,龙泉山脉背坡,油橄榄的集中采收期已进入尾声。近年来,来自西班牙的油橄榄“远嫁”四川,让曾经的荒山成了“油库”,攀上山顶,漫山遍野的油橄榄被风翻起绿浪,正绽放出崭新的乡村图景。
另一边,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随着入选四川省“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项目,“木本粮食”板栗的种植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现在,板栗树下,套种魔芋、赤松茸等经济作物以及发展林下养殖等方式,使来自林间的粮食更加丰富,村民们增收的渠道也在拓宽。
用省林草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全省是一盘棋,具体如何发展就要“各显神威”。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现实基础、集中连片等因素,四川将全省划分为四大区域,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分区建设“天府森林粮库”,错位发展特色优势林粮。
例如,平原丘陵区,重点扩大木本油料、木本粮食、食药用花卉和林下种养规模,提升森林蔬菜、林产调料、林产饮料、森林水果质量效益。
盆周山区,重点扩大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药材规模,积极发展林下种养和森林水果、林产饮料。
川西峡谷区,重点稳定木本油料、林产调料、森林水果规模,适度扩大林产饮料、林下种养规模,有序开展林下野生食物采集。
攀西地区,重点推进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林下种养提质扩面,稳定林产调料、森林水果规模。
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既坚持全省区域布局的统一性,又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实现面上多样化、局部精品化目标,走差异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林粮发展道路。
深化集体林改 高质量助推“天府森林粮库”建设
去年底,在泸州叙永水尾镇的竹林里,水星村邬高林下种植专合社种植基地,竹林青翠茂密,林下红托竹荪、赤松茸长势喜人。目前,专合社已培育出赤松茸、大球盖菇等20多个食用菌品种,并在十多个乡镇广泛种植。
全面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在林下经济新赛道逐绿掘金时,单家独户怎么办?和四川各地的部分合作社、龙头企业一样,邬高林下种植专合社通过土地入股、劳务收益和年底分红等方式,专合社带动当地500多个家庭、900余名村民一起致富增收。
当然,这也是全川深化集体林改,释放发展动能的生动体现之一。为切实保障“天府森林粮库”落地见效,四川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推行林地经营权与林木所有权分置改革;引导林农通过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构建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林粮适度规模经营……
此外,在财政支撑方面,省级财政对竞争性立项确定的林粮建设项目,认定的省级林粮高质量发展县、现代林粮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按相应标准进行奖补,最高给予一次性奖补2000万元。还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林粮生产特点的信贷产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林粮投融资体系。在科技支持方面,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共建林粮重点实验室等,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还选聘、培养了一批省级林粮专家、技术骨干、乡土专家,到田间地头推动林粮“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如今,在政策扶持下,四川的山野间一派新“丰”景正悄然呈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新增林粮经营面积近200万亩,总面积突破8100万亩,产值达1700亿元,较“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启动前分别增长约10.8%和33.6%。
锚定目标,精准发力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四川在林粮上下功夫,着力增加粮食总量、丰富粮食结构、增强粮食储备。如今,四川各地,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正蓬勃发展,森林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绿色银行”,担负起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使命。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川因地制宜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药材、林产调料、林产饮料、森林水果、食药用花卉八大林粮和林下种植、养殖、采集三种模式。省林草局提出,将实施“天府森林粮库123工程”:力争到2030年,盘活林地1亿亩,生产“林粮”2000万吨,实现产值3000亿元,打造全国森林粮库建设示范省。
目标既定,笃定前行。四川将围绕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供给体系,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注重高质量、突出“森林味”,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和林下食物产业,全面提升优质森林食品供给能力,持续推进高质量“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锚定目标,精准发力,为有效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作出应有贡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苟春戴竺芯吴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