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志愿者在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搭建新的防鸟网。


记者在都江堰山区拍摄到的捕鸟网。资料照片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身边的鸟儿多了起来,由此也带来不少新的“烦恼”。
  其中,鸟类大量食用农作物,由此引发的“人鸟矛盾”日益频繁。稻草人、反光条,再到各式各样的捕鸟网,为保护农作物,农户想尽各种办法驱鸟,导致一些鸟儿被捕鸟网所困而丧命。
  农户要生产,鸟类要生存,如何平衡农户和野生鸟类的利益?2月21日,国家林草局组织召开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要求加强科学防护,加快研究制定对鸟类不造成伤害又可有效防范损失的防护网标准。
  而在成都,已经有爱鸟志愿者开始尝试用防鸟网替换捕鸟网,尽可能减少对鸟儿的伤害。

防鸟网换捕鸟网 鸟儿误入也比较容易脱身


  2月21日,成都市新都区青桥村,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草坪上,一个绿色防鸟网“样板间”刚刚由志愿者搭建完成。受益于救护中心动物感知与福利部门野鸟福利项目,3月开始,青桥村100户农户将在自家菜地、果园使用这种绿色防鸟网。
  “要是有更多地方使用这种防鸟网就好了。”回忆起在成都龙泉山进行鸟类观察时的一幕,该项目发起人王惠有点遗憾。2024年4月,阵阵鸟鸣从一片桃林中传来,几根竹竿撑起的鸟网上,大多数鸟儿已一动不动,只有少数还在微弱挣扎,其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角鸮。就在今年2月,江西景德镇多个菜地都设置了捕鸟网,最多一张网上有40多只鸟儿尸体。
  王惠深知,对于农户来说,桃树经济价值高,为了减少鸟类啄食,他们不得已架设鸟网,但这样“无差别”的捕网,往往会对保护鸟类造成伤害。“这和少部分存心捕鸟的人不同。”王惠说,“我们希望能够在鸟和农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够保护农户利益,也能够给鸟类提供生存空间。”
  王惠和同事们打算采用一种对鸟类更友好的防鸟网,来替换农户此前安装的捕鸟网。这种鸟网颜色有白色和绿色两种,就算鸟类误入网中也比较容易脱身,防鸟网还能反复使用。

果林使用鸟网较多 透明网对鸟类的伤害最大


  2024年1月,该救护中心动物感知与福利部门发起一项名为“农林渔产业鸟网使用情况与鸟类关系项目”的调查。志愿者们通过在成都辖区内部分重点区域实地调研,以及收集全国范围内农林渔产业鸟网使用情况,初步评估出农林渔产业使用鸟网对鸟类造成伤亡的严重程度。
  志愿者团队在成都地区获得的159份调研记录显示,使用鸟网的产业类型主要是经济果林,占比72.33%,而水产、农田、林地、湿地等占比较小。他们共发现了162张鸟网,其中防鸟网64张,粘网(捕鸟网)50张,未识别材质的网48张。其中,68张网上发现挂有鸟类,防鸟网挂鸟占比17.19%,粘网挂鸟占比66%。
  调研记录显示,防鸟网和粘网(捕鸟网)数量相当,但防鸟网误伤鸟类程度较轻。而鸟网的颜色、孔径、长度、高度等,也和挂鸟比例有关。其中,透明网挂鸟比例最高,为62.71%;黑色网次之,为58.33%。鸟网孔径为20至30毫米和30至40毫米的网,挂鸟数量最多,挂鸟比例分别为33.33%和43.64%。

降低鸟类死亡率 用防鸟网代替捕鸟网


  2月24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有很多提供鸟网的商家。据商家介绍,这些鸟网的材质主要是尼龙,有一米到六米宽的距离,网眼大小可以挑选,整体网面也可以根据顾客自身要求来裁剪。
  记者通过商家展示的照片发现,这些鸟网大部分孔径较小,大多为黑色和透明色。而在该店铺评论区,有买家称,购买这些鸟网后,葡萄园再也不怕小鸟侵扰了。
  王惠告诉记者,网络上售卖的鸟网,价格仅为他们提供的防鸟网的一半左右。
  2月26日开始,龙桥救护中心所在地的新都区青桥村,将有100户农户领取防鸟网,在自家果园和田地使用。志愿者们希望以此为样本,从颜色、网络孔径等方面验证防鸟网的使用效果。按照设想,今后还将在农户中推行“野生动物友好型”农产品概念,增加农户收入。
  记者就此采访了长期从事鸟类生态学研究、来自广西海洋科学院的朱磊博士。他告诉记者,期待国家管理部门早日出台一个明确的政策,禁止捕鸟网的使用,并对防鸟网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尽可能减少人鸟冲突,达到助力乡村振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双重目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宋潇杨涛摄影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