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引用于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方可!



1960年 唐大柏摄

湘阴县大面积垦荒,使汨罗江畔22万亩荒洲变成了良田。这是屈原农场的工人在翻犁荒地。



1960年 王平摄

洞庭湖滨地区汛期来临,湘阴县湘江公社充分发动群众,组织了防汛专业队,筹集和调运各种防汛器材,有备无患。



1961年 朱云风摄

临湘县江南公社江南大队的社员,在全面完成国家的粮食征购任务后,又积极出卖余粮50000多斤,支援灾区,支援城市。



1961年 张运铮摄

临湘县沅潭公社同德大队组织了两个归队匠人,发展传统手工业产品——瓦壶、瓦钵、瓦罐的生产,以供应人民生活需要。



1962年 朱云风摄

岳阳县君山茶场职工,开始采摘第一批名茶——君山银针。



1962年 王平摄

临湘县路口公社路口大队车站生产队的社员,利用田头杂草,就地铲除烧灰积肥。



1963年 朱云风摄

国家支援华容县的农用木材正在运输途中。



1964年 龙文明摄

岳阳县筻口公社有一部分早稻种谷比往年提前半个月下播,为了使秧苗生长茁壮,他们利用塑料薄膜覆盖秧田,给秧苗防寒保暖。



1965年 朱云风摄

湖南洞庭湖地区广大干部和社员,正全力投入积肥送肥、修建电力排灌站、准备良种和推广丰产经验等春耕生产活动。湘阴县沙田公社社员,起运石灰,及早为水稻生产做准备。



在水稻品种试验田观察良种水稻的生长情况 1965年 孙丕永摄



岳阳县委书记毛致用(前)在公社筻口蹲点时和社员一起在样板田里收割早稻

岳阳县筻口公社因地制宜地大面积推广了良种,加上生产条件的变化和其他措施的配合,粮食生产大幅度上升,成为湖南省稳产高产的一面旗帜。



1965年 朱云风摄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凌子风在指导青年演员们化妆



在东港公社为社员演出《打铜锣》



演员陈明惠在东港公社农村向社员讲解农业技术知识

湖南湘阴县花鼓剧团一队的同志们,两年来背着简单的行李和道具,爬山涉水,走遍了全县59个公社,演出了400多场现代戏,使20多万农民看到了戏,受到了教育。



中国医学科学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在湘阴县关公潭公社王家寨大队给女社员检查身体 1965年 王平摄

由首都著名的医学专家、教授、老中医、青年医生和医疗护理技术人员组成的农村巡回医疗队,到湖南农村,为农民防病治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