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洁平
乙巳年春节,无锡城市旅游因春晚分会场“一夜爆红”,炫丽“出圈”。 春节假期,全市共迎来游客1556.32万人次,同比增长34.6%;旅游总收入159.78亿元,同比增长27%;两项增幅均创下历史新高。
何以“爆红”,只因春晚。如果说“央妈”给了江南无锡一个机会,而“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的”,无锡这座旅游城市则以满满的底气、妥妥的准备、精彩的运作接着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并以别具一格的“春晚分会场”引爆旅游市场。
何以“出圈”,只为无锡。无锡早在八十年代就入选国内十大旅游城市之列,1999年获评中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世纪以来实施“旅游即城市”战略,深化文旅融合,迭代旅游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旅游环境,致力把整个城市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而多年来因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导致的“内卷”,因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消费降级形成的“圈层”,无锡城市旅游市场也面临新的挑战。创新发展、差异发展、品质发展,无锡旅游一直在努力做好自己,一直在谋求“破卷”、“出圈”。可以说,“春晚分会场”无锡旅游市场一举火爆,正这座旅游城市的厚积薄发。
春晚大幕已谢,春天已经开启;如何从“出圈”走向“破圈”,以“爆红”走向“常红”,打造无锡城市旅游的永不落幕的“后春晚现象”,正是我们这座优秀旅游城市的新的奔赴。纵看“分会场现象”的精彩之处和“点睛之笔”, 恰予我们许多我们许多的启迪和畅想:
一、 文旅IP炫靓城市名片
“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春晚分会场的绚丽篇章正是以“水”串联起来的,从悠悠大运河到太湖鼋头渚,从伯渎港湾到江阴长江;从倪妮出场的一叶扁舟入江湖,到湖水荡漾的千舟竞发向大海……以水路串起无锡文脉,以荡漾涌现无锡温情,竟把无锡城市的这个IP演绎到了极致。
“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在春晚分会场的场景里,即有浆声灯影里的运河画舫,又有恢宏太湖上的百舸争流;即有隐现的中国第一艘蒸气轮船“黄鹄号”,又有深潜载人潜水器的奋斗者号;既有万家灯火的鱼龙灯会,又有闪亮星空的“无人机群”;即有小桥流水江南人家的烟火气,又有工商繁华现代城市的阑珊处……不仅亮出了江南盛地的底色,更为江南盛地添上一抹新色。一个经典的江南,一个时尚的江南,“太湖明珠·江南盛地”这张城市名片分外迷人,怎不令人向往。
“音乐之城”,“美食之都”。分会场间,城市上空,人们耳边,《无锡景》、《太湖美》、《二泉映月》、《歌唱祖国》、《相思》……代表 无锡的旋律,时而悠扬,时而回荡,音乐之声传向四面八方;分会场 间,案头桌前,观众舌尖,小笼包子、酱排骨、银丝面、乌米饭、梁溪脆鳝……道道无锡美食,芬芳沁人肺腑,甜美惊艳味蕾;美食之都如此活色生香…让更多的人了解无锡,吸引更多的人走进无锡,品赏这座城市的山水之美、音乐之美、美食之美。
从“出圈”到“破圈”,以“爆红”走向“常红”,就是需要持续炫亮无锡城市的IP,张扬无锡旅游的个性,并在传统文化和时代风范的交相辉映中不断打磨,用心塑造,精心提炼,创意表达,让无锡旅游城市的IP尽情绽放。
二、精彩场景吸引游客眼球
大运河中的黄埠墩,古运河上的清名桥,伯渎港畔的主舞台、雪浪山上的天空之镜,惠山古镇的非凡热闹,拈花湾的“拈花一笑”,天上村前的江南春景,南尖公园的璀璨迷人,寄畅园里的一曲《相思》……春晚分会场的取景地和主舞台都是以美轮美奂的场景呈现,一个个场景讲述无锡故事,一个个演绎江南风情,不仅当晚吸引了千万观众的眼球,并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春节假期里前往探访;在沉浸中体验,在场景中消费。从风景到场景,文化旅游已经进入"场景化"时代。沉浸式体验,就是通过环境渲染、情景打造、内容IP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让参与者在现实和虚拟的空间里获得感官震撼和情感共鸣,进而沉浸于故事、情景和角色之中。文旅消费场景化,就是通过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场所、文化、风物和生活方式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主体性、体验性、社群性和多业态等特征的场域和情景,成为一种引领和驱动文旅消费的新的物理空间、产业业态和营销模式。本质上是新消费催生新场景。因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日益增长,且发生深刻变化;不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看风景”,而是追求和喜好沉浸式体验的新场景。
一切皆需场景,一切皆可场景。近几年来,无锡文旅致力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春晚分会场则妙在再一次营造和展示了具有无锡特色的新场景。我们不仅要持续再现“春晚分会场”同款场景,让“场景”成为“常景”; 更要创新推进“场景化”,以文化创意赋魂,以城市更新赋能,以人工智能赋神,以产业融合赋形、以旅游要素赋韵,打造更多的多姿多彩的文旅新场景,打造新时代版的《无锡景》,让精彩继续、出新,让人们喜闻乐见,置身其中,引游客沉浸体验、愉悦消费;进而让流量变“留量”,打卡变“刷卡”,颜值变“产值”。
从风景到场景,实质上是城市旅游、文旅产品在新消费背景下的迭代升级,也是培育新质文旅生产力的创新创造,必将提高无锡旅游城市的新引力和城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三、情感价值点燃消费热度
“我有一段情唱给么诸公听…”,春晚分会场一开场就把情绪价值拉得满满;笑容满面的阿福阿禧“福禧相伴”主题又把情绪价值点得满满;主持人手中的精微绣团扇,吴冠中笔下的江南人家画,端到餐桌上的无锡小笼包,恰点燃人们的乡愁;惠山古镇欢乐的人群里穿越时空而来的苏东坡、徐霞客等无锡历史名人,一曲“我唱踏遍江南更留连”,一句“碧海暮苍梧,纵不似无锡景”,正唤起情感的共鸣。
“无锡好美啊”,“无锡好甜啊”,“我也想打卡无锡春晚分会场”、“我已经在来无锡的路上”……除夕夜网友“东北张雨辰”在《无锡景·家国情》播出后在微博上深情表白“此刻想去无锡的心达到了顶峰”,无锡文旅及时捕捉这份热情,局长黄维恭亲自录制视频回应并全网“喊话”: “欢迎您来无锡”,同样的邀请发给天南海北海内境外的各界朋友希望大家到无锡这座宝藏城市走一走,看一看。我们有好山好水,有悠久的历史人文,还有让人回味无穷的美食,比如无锡酱排骨、无锡小笼包。让你们拥有一场难忘的“锡游记”之旅,“我们在无锡等你”…满满的情感价值燃爆观众和游客的关注激情、消费热度。而当游客涌进城市、涌进景区时,整个城市、文旅产业、服务行业、市民百姓则以亲客友好、热情接待、贴心服务,来了一场情感和美好的双向奔赴,彰显出“友好型旅游城市”的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是指一个人、一座城市通过自己的言行、形态、场景和情感表达等方式,给他人带来的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慰籍。这种价值并非物质上的给予,而是通过精神层面的支持和共鸣产生的。情感价值对于旅游和旅游城市来说,十分重要;对于吸引游客,拉动消费,尤为重要。我们看到,一个愈发明显的趋势是:旅游者或选择目的地,或行走在旅途上,更渴望在旅程中获得情绪的触动、心灵的慰籍;进而为体验消费、为情绪买单。
“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情绪价值本是题中之义。从“出圈”到“破圈”, 以“爆红”向“常红”,我们当努力提升无锡城市和无锡文旅的情绪价值,无论是场景、产品,还是营销、服务;都要注重创造话题,唤起情感共鸣,提供情绪体验,以触及到游客的兴趣点、兴奋点,并不断提升“友好型旅游城市”的温度,为游客带来一段段充满情感与温度的美好的“无锡旅情”。
“跟着春晚游无锡”,“这个春天你一定要来趟无锡”,“你一句春不晚,更来到了真江南”,“我在无锡的四季里等你”……无锡城市的精彩在继续,无锡旅游的“常红”且可期。
四、媒体力量引领游客流量
无锡因春晚分会场的“爆红”,其实起始于除夕春晚前媒体的“炒作”,兴起于春晚中和春晚后媒体的渲染;“央视春晚为什么选定无锡”,“春晚无锡分会场有哪些值得期待”,“无锡七分钟”……央视新闻、新华网、央视网,地方融媒体等主流媒体频频关注无锡这座城,连连解读无锡分会场;微博、抖音、小红书,快手等社交平台全面开花,“春晚无锡分会场”相关词条全网总话题量超16.5亿;“跟着媒体去无锡”和“跟着春晚游无锡”交相辉映,引爆流量,这就是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力量。它让我们看到了旅游城市营销的趋势和城市旅游“破圈”的路径。当然,关注热度之高,和我们无锡自身有底气、有个性、有话题分不开的。持续保持热度,我们当在把无锡文旅做得更好、做得更美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和聚合全媒体、融媒体的“新力量”,更多创造无锡城市和无锡文旅的话题, 引热关注,引领流量,引导体验。
社交媒体的作用不可估量。旅游博主、高人气的网红们再为无锡”“站台”、在为无锡代言;可邀请他们来无锡亲身体验,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本验感受,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扩大城市旅游和文旅场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领和激发更多的人们从向往到前往,来无锡旅游,来无锡体验。同时,现在的游客、现在的市民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为他们来无锡、在无锡的旅程提供和创造美好的体验和获得,并以他们的美好分享,引发更多的人奔赴一场“乐游无锡”的美好旅程。
五、审美时代创造美好生活
从开场第一景、开场第一曲,开场第一舞,直至元宵晚会间的江南经典园林寄畅园;满屏的美、满眼的美、满心的美;从主舞台和取景地,从展示的美景、美食、美物,春晚时刻的无锡,到处的美,各美其美,美不胜收。“无锡好美啊”、“无锡太美啦”、“无锡美翻啦”,“我为无锡骄傲啊”,“一定要去趟无锡”……一连串的“热词”已然“霸屏”,彰显审美时代的同频共振和双向奔赴。
春晚分会场的美,当然离不开导演们的审美思维和创意设计。但是根本的缘由,应该是无锡本来的美、本真的美。最直白的表达,是所有人最真实的感受么。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大众审美活动,我们正迎来一个崇尚美、追求美、体验美、共享美的审美新时代。在新时代,旅游者的审美内容选择日趋多元化,审美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可以说,审美力是一个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即城市,旅游即生活,旅游即美好。从2025年的春天出发,向美而行;我们在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的新实践中,我们当以城市美学、旅游美学、生活美学的思维和战略,谱写和打造“美丽无锡”、“美好无锡”的新范式。精心扮靓山水之美、文化之美、城市之美;悉心创造旅游场景之美、旅游产品之美、旅游服务之美;用心展示人们心之向往的美文、 美景、美境、美食、美术、美物、美乐;进而让人们因“美”而来,在无锡的旅游体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审美的美好旅程。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春晚分会场”把“锡式生活”演绎得个性张扬,活色生香,而且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同一座城市里、“同一个屋檐下”主客共享“锡式生活”,这就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范式”;以城市的美、旅游的美和生活的美,吸引更多的游客,努力提高人们旅游生活的质量,以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全境旅游再现全新格局
春晚分会场不仅以整个城市为“场景”讲述无锡故事,并以宜兴紫砂、窑湖小镇,乌米饭等,叙述了一组宜兴故事,以“霞客故里,江尾海头”展现了一篇江阴风采。“跟着春晚游无锡”,“跟着春晚游宜兴”,“跟着春晚游江阴”,春节过后各地春晚旅游“长尾效应”延续中的景象,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无锡正在展现全境旅游的新格局。
春晚播出后,国内不少朋友、业界人士跟我说“这是无锡大旅游的精彩展示啊”。是啊,早在新世纪初我市就提出实施“旅游即城市”战略,发展“一体两翼”大旅游。“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宜兴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具有鲜明特色;且近年来已在县域旅游城市中“出圈”。“霞客故里,江尾海头”,江阴的传统旅游提档升级,新质文旅不断出彩,呈现出不凡的发展潜力。面向十五五,我们当制好规划、定好策略,积极推进锡宜旅游一体化、锡澄旅游一体化,谱写全境旅游新篇章。
春晚分会场的实践给我们启示:面向十五五,我们以一方面要进一步整合无锡市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城市更新、非遗活化、产业融合、现代科技为动能,打造高品质的“文旅大场景”,并彰显各个城区的特色和个性。同时,凭借地铁直达江阴,锡宜高速和竺山湖隧道开通的地利优势,联动宜兴、江阴两地的文化旅游资源,讲好江阴故事,演绎“陶式生活”,从资源共享到流量共享,从精彩共生到价值共生;两翼振翅,一起“破圈”;共建美轮美奂、令人向往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让“全域旅游、全境休闲、全时度假”的无锡旅游新格局精彩继续、走向“常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无锡旅游的“后春晚现象”,续写这座旅游城市的动人篇章,谱写人文经济新实践的“无锡篇章”。
作者简介
王洁平,全国休闲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原无锡市旅游业协会会长,散文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旅游即城市》《旅游即生活》《旅游即美好》三部曲。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