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南京这座城市,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耀眼如星。但1937年,他却在侵略者面前低下了头。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国府的首都就落于敌手。

敌人两倍于己,但国军选择了死守到底。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面对铁骑刀枪,为什么他们依然誓死不退?



死守南京:从外围到复郭阵地的血腥搏斗

1937年12月4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肩负着重大的政治、战略和文化意义。

日军的30万大军像洪水猛兽般压来,然而守军只有15万,面对着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南京的守军却毫不退缩,誓死捍卫这片土地。

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守军采取了分区防御的策略,将南京城周围划分成外围阵地与复郭阵地两个战斗区域。



外围阵地的防线大致呈弧形,连接着江宁镇、秣陵关、湖熟、孟塘和龙潭。这个防线是南京的第一道屏障,尽管防守部队竭尽全力加固工事,但面临的却是日军如潮水般的攻势。

日军并未直接从南京城内正面进攻,而是选择了多个方向围攻,借助包围之势,逐渐逼近南京。12月4日,南京的外围阵地开始接触到日军的第六师团。

战斗的最初几天,双方交火异常激烈。守军第六十六军的两个团被困在句容附近的山区,与日军展开了三昼夜的激战。即便弹药耗尽,守军依然坚决抗击,不肯投降。

美国记者提尔曼·德直言:“300名中国军人被困在汤山的一座小山峰上,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剩下一个人。”



尽管阵地逐渐被日军压迫,守军的拼死抵抗却给日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淳化、牛首山等地区,中国军人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地阻击着日军的进攻。

日军在试图突破这些工事时,也不得不付出惨重的代价。就像进攻淳化的日军第九师团所经历的,守军在混凝土碉堡阵地中坚守的同时,频繁利用地形优势对敌军进行反击,使得日军的攻击屡屡受挫。

12月8日,经过几天激烈的战斗,南京守军的外围阵地几乎陷入崩溃。为了保全南京的最后防线,唐生智下令守军撤至复郭阵地。

复郭阵地,位于南京城南至西南的防线,横跨紫金山、雨花台、牛首山等重要地形。此时的南京守军已处于绝境,但他们依旧坚定地选择死守。



无论是紫金山的教导总队,还是雨花台的守军,他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英勇与顽强。尤其在紫金山,教导总队的防守非常激烈。

部队负责守卫的红毛山、老虎洞、西山和第二峰主阵地,成为了与日军血战的主战场。教导总队的战士们每一寸土地都用鲜血换取,每一次反击都让日军痛苦不堪。

在这场血腥的斗争中,最令日军记忆犹新的是守卫老虎洞的罗雨丰营,这个营的官兵几乎全军覆没,但他们的英勇不屈让日军深感震惊。

即使日军集中大量兵力空袭与炮轰,守军依然没有放弃阵地,竭尽全力,死守到最后一刻。



南京守军在复郭阵地的坚守,无论从战术还是心理层面,都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日军一方面要面对不退的抵抗,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南京城防线的持续加固,战斗节奏变得愈加艰难和沉重。

日军围城,守军誓死不退:战斗中的坚决与无畏

在保卫战的中后期,日军的围城逐渐进入了高潮。12月12日,日军先锋部队终于突破了复郭阵地的外围防线,兵临南京城下。就在这关键时刻,南京守军的誓言和信念变得尤为重要。

12月9日,松井石根向南京守军发出“劝降书”。他在信中声称:“若继续抗战,南京将面临灭顶之灾,百万日军即将来袭,难逃一劫。”

然而,南京守军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即便日军已经逼近城墙,尽管知道自己的处境极为危险,南京守军依旧在每一次的敌人进攻中,坚持进行反击,誓死不退。



12月10日,防守光华门的第一百五十六师部队,在守卫城门时,用敢死队的方式发动反击。根据中方的战斗报告,这场反击的惨烈程度极为惊人。

第一百五十六师组织了敢死队,数十名士兵从城墙下急速攀爬,杀入日军阵地。这一战斗造成了大量日军伤亡,数百名日军被击毙,直到敢死队全员牺牲,光华门的防线才完全崩溃。

与此同时,位于南京西南的雨花台阵地也成了战场中的一块焦点。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守军并没有选择退缩。



12月11日,日军猛烈进攻的同时,第二百六十二旅少将朱赤和第二百六十四旅少将高致嵩亲自率领部队迎战。即便日军火力强大部队伤亡惨重,他们依然英勇带领部队反击直至牺牲。

此外,中华门的战斗也堪称经典。12月12日,日军突破了中华门外的防线,守军第十五师的士兵在连番激烈的攻防中,死守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城门。

为了消灭盘踞在城墙下的敌军,守军组织了敢死队,进行孤注一掷的反击。守军的英勇,使得日军即使攻占了城墙,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这些战斗,虽然最终未能阻止南京的沦陷,但守军的英勇和坚守,仍然给日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南京守军用自己的牺牲,展示了中国军人顽强的精神与斗志,直至最后一刻。



南京沦陷:守城后的惨烈结局与历史意义

1937年12月13日,日军的总攻开始了。经过了数日的激烈战斗,南京的防线终于崩溃。守军在撤退命令下,从各个方向撤出南京,最终南京城被日军占领。

南京一战,守军最主要的伤亡都发生在南京城外,如果大家去过雨花台,就会发现,当时前线的战士根本没给自己留退路,各个碉堡的门都是从外部上锁,战士们要么战死,要么打退日军!

可惜南京一战,败退太快,最后直接变成了溃败!

随后的大屠杀,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篇章:日军占领南京后,随即展开了无差别的屠杀。30万军民惨遭屠戮,南京的街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悲惨的画面之一。

虽然南京保卫战的军事失败不可避免,但它为中国抗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尤其是为徐州、武汉等战役争取了战略部署的机会。

南京的顽强抵抗,阻止了日军长驱直入北上,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坚定和不屈精神征,给全国人民注入了巨大的信心。



参考资料:

悲壮的南京保卫战.铁军.201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