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向来以政治能力和统战能力闻名天下,在这两点上甚至能和周恩来比个高下,但鲜为人知的是,叶剑英最强的能力并不在此,而是在于他的抉择能力,他果断的选择曾经在多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挽救过我军甚至是我党的命运,比较有名的张国焘事件我们暂时不谈,先来谈一谈叶剑英早期的两次重要决定。
1927年7月,汪精卫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导致当时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1700名师生直接陷入了不仁不义的局面下,当时正怒火中烧的蒋介石主张格杀勿论,于是手下唐生智立刻派大军包围了这些师生。
此时叶剑英挺身而出,利用张发奎和唐生智的矛盾大做文章,说服张发奎相信这是唐生智想要削弱他实力的前兆,张发奎自然不愿意,于是亲自去和唐生智交涉,最后让唐生智放下了屠刀。
但这1700名师生还没有着落,叶剑英又开始了进一步的谋划,将他们编入第二方面军教导团,后来广州起义爆发,这个教导团就是主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开国将帅和社会名人,包括罗瑞卿、许光达、程子华、陈伯钧、臧克家等人都在这1700名师生当中,可以说叶剑英的决定为我军保留住了重要的革命力量。
后来张发奎向贺老总和叶挺发难,想借邀请他们上庐山避暑解除他们的兵权,又是叶剑英及时以游览甘棠湖的名义邀请贺龙和叶挺会谈,将张发奎的阴谋提前告诉了他们,这才让后者没有中招,随后贺龙和叶挺的部队就在叶剑英的安排下成了南昌起义的主力。
张发奎突然丢了两支部队自然十分恼火,想用武力除掉贺龙和叶挺,然后把部队抢回来,叶剑英深知此时张发奎势力太大,贺龙和叶挺很难逃出生天,就劝张发奎将目光放在争夺广东王的位置上,保存实力打李济深一个措手不及,于是觉得叶剑英言之有理的张发奎真的按兵不动,送给了贺龙和叶挺转移部队的时间。
渐渐的张发奎也开始怀疑叶剑英的用心,但聪明的叶剑英此时已经为前文提到的教导团要来了武器,一见张发奎起疑心,又主动辞去了团长的位置。表面上团长是张发奎的亲信担任,但实际上营级以下的干部都被叶剑英发展成了共产党员,所以在后来的广州起义中,教导团才能积极遵从我军的调度。
在叶剑英的面前,无论多复杂的情况他都能做出正确的决断,这就是叶剑英的过人之处,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