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电影《哪吒2》成为学生们热议的话题。哪吒喊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成为不少学生鼓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座右铭。


家长如何借助哪吒“求诸己,做真强者”的榜样力量,引导孩子学会从掌控时间做起,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起来看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党支部书记 、正高级教师程巧丽,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教师张月帅,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心理教师樊丽芳的建议。


开学伊始,家长要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策略把习惯培养从“外部约束 ”晋级为孩子受益终生的“内驱力”和“思维操作系统 ”,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生活中,学生在刚开学时普遍有拖拉和磨蹭的现象 。对此,家长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与引导,否则孩子不仅在写作业时进度缓慢,也会在完成各项任务中表现得比同龄人更为迟缓,从而焦虑、自卑。

学期初,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明确每天的学习、 休息和娱乐时间 。时间表应尽量具体,例如“放学到家后20分钟内开始写作业”“每学习30分钟休息5分钟”等 。通过清晰的安排,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分配,减少拖延。初中生思维渐趋成熟,能理解目标的意义 。家长可引导孩子制定清晰、可行的目标。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计划过于紧凑或过于松散。这样能帮助初中生养成管理时间的习惯。

了解困难,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习惯养成的起点。孩子在开学后往往面临新的挑战,变化可能会带来焦虑。家长要理解孩子有挑战冒险的需求,也有被理解和支持的需要,孩子在校拼搏了一天,回家后家长要当孩子的“充电桩”和“智囊团”,而非“差评师”。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时孩子拖拉可能是因为任务难度较大或缺乏兴趣。了解困难后,家长才能有的放矢地给予适当帮助。

营造良好环境对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电视、手机娱乐,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如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全家一起阅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习惯。再如,家长可以将孩子的学习区域与娱乐区域分开,避免孩子在学习时受到电子设备、玩具等的干扰。

分解任务、及时反馈与激励则是习惯养成的推进剂。6-12 岁儿童处于神经发育的窗口期,家长可从生活、学习、行为等方面,帮助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建议家长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 孩子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后给予适当鼓励。例如,孩子完成一项作业后可以休息几分钟,这样既能减轻压力,也能增强成就感。在行为习惯方面,家长应教导孩子礼貌待人,养成尊重、倾听、包容、等待的习惯。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团队协作、勇于担当的习惯。

家校合作,培养孩子自我监督意识是习惯养成的内在保障。初中生已有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家长可引导他们定期回顾行为,如每晚睡前10分钟思考当天的表现,哪些符合好习惯的要求,哪些需要改进。通过自我监督,孩子能逐渐内化好习惯,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而实现习惯的长久保持。家长一定要不定期地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时间管理情况,与老师一起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定好目标,恰当引导,适时奖励。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内在动机,家长可以把习惯培养和孩子的兴趣梦想结合起来,肯定孩子的努力付出、兴趣和坚持。其实,创造的过程让他们更愿意坚持,拥有不竭的动力和抗挫力。家长还可以通过设立魔法银行、家庭积分、时间进度条、微习惯养成记录等可视化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重复的练习,家长要注意适时调整难度,耐心、细心地支持,逐步从趣味性过渡到挑战性。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整理:邓丽

编辑:姜思瑶

校对:韩冲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常悦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