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
昆明市各中小学
将迎来全面开学
经过一个寒假的调整
相信同学们
必将以元气满满的良好状态
投入新学期的学习
校园是孕育梦想的沃土
但欺凌的阴霾
却可能让稚嫩的心灵蒙上阴影
近年来
昆明市公安机关
以“零容忍”的态度
坚决防范和处置涉校园欺凌案(事)件
坚决保护每一名学生的合法权益
让琅琅书声永远回荡在阳光之下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肢体欺凌
欺凌者以暴力手段对被侵害者的人身进行侵害,通过肢体动作去恐吓、伤害他人。
(二)言语欺凌
欺凌者主要通过口头言语方式直接攻击被欺凌者,给受害者精神造成严重程度的伤害。
(三)社交欺凌
欺凌者恶意排斥、孤立、排挤被欺凌者,或散播谣言、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不让其融入群体、不让他人与其玩耍,排斥其参加游戏、社会活动等。
(四)网络欺凌
欺凌者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如侮辱、诽谤、散布谣言、传播隐私等。
(五)财物欺凌
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欺凌者强行占有、损毁被欺凌者的财物;二是欺凌者向被欺凌者索要钱财或互联网虚拟财产等;三是欺凌者通过威逼、恐吓方式指使被欺凌者去偷窃、强行占有、损毁其他被欺凌者财物或从事盗窃、抢夺第三方财物等行为。
(六)性欺凌
性欺凌不同于性犯罪,是指以性或身体特殊部位为取笑、嘲弄对象,或拍摄、散播、描写令被欺凌者不舒服的与性相关的图片、影像及文字等,或强迫摩擦、攻击被欺凌者身体的特殊部位等行为。
实施上述欺凌和暴力行为一旦越界,极易构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甚至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受到法律严惩。
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一)学生
1.正确处理矛盾纠纷。要及时向学校教职工、保安员,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和父母反映,寻求帮助和保护。
2.保持镇定。要尝试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告诫对方正在实施欺凌行为,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借助环境条件来使自己摆脱困境,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激怒对方引发过激行为。
3.学会求助求救。遇到紧急情况,应当冲向最近安全节点(治安岗亭、执勤点,教师、班干部视线范围,学校门卫室,或公共视频监控探头覆盖范围),并大声呼救。
(二)学校
1.救助为主: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2.适度惩戒: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
3.快速反应: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并及时开展救助工作,合理处置校园欺凌事件。
4.低调弥补:在处置过程中,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负面影响。
(三)家长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应该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如果发现孩子遭遇校园欺凌,家长应及时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家长不要一味地打压孩子的自尊和自主意识,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3.冷静,孩子应当是最重要的关注对象。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爸爸妈妈都会陪着他、帮助他。
4.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避免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对孩子表达共情,并且让孩子明白,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需要采取措施,避免遭受侵害。
5.安抚,平复孩子的情绪很重要。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发生校园霸凌将要承担的后果
(一)学生
学生实施欺凌、暴力行为,从情节严重程度、涉嫌违法犯罪程度不同,可能面临以下后果:短期内停课隔离在家反思;按照校规校纪对欺凌者进行处分;向受害者道歉和赔偿;经学校申请,教育部门和专门教育委员会审批,被转入专门教育学校就读;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罚;被移送少管所收教;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学校
因发生欺凌暴力问题,社会关注并造成不良影响,将会被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纳入考核,追责问责,相关责任人可能被撤职、免职;因履行校内安全责任不到位被学生家长追究民事连带责任;因未履行校园安全主体责任,造成恶性案件发生,主要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因玩忽职守被追究治安、刑事责任。
(三)家长
子女因实施欺凌暴力行为被行政处分、治安处罚和刑事处罚,轻则短期停课影响学习进度,严重的不能在原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受到治安、刑事处罚后将终生受到影响,断送前程。因子女故意伤害,承担抢救、治疗费用、对方家长误工费用、精神损害赔偿等综合高额赔偿。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
也不要做受害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
对校园欺凌说“不”
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如遭遇校园欺凌
可拨打110报警求助
或到属地公安机关报案
来源 昆明警方发布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