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一词,不知何时成了一个既“高级”又“高频”的词汇,许多人“迫不及待”就将这个词“拿来主义”。

老游之所以要讨论“抑郁”,是因为抑郁是一种沮丧、低落的感觉,如果你轻易将这种感受“抱住”不放,那么从显化法则的角度来讲,你所显化和体验的就只能是这种感觉。

其实,抑郁的本质,是对“过去”的放不下,但能抑郁的小伙伴们,其本身的“显化的能量”实际上是远远超于常人,如果不慎一脚踩进这个坑里出不来,就实在太可惜。

在讨论今天的话题之前,老游还是先声明,老游不是学心理的,也不是医生,单纯是从心灵、感觉、能量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

希望感兴趣的小伙伴不要用头脑去理解,而是用心去体会,有过体会自然就知道。



01.抑郁的本质

什么是抑郁?

为防止跑偏,还是先把AI给的答案端上来。

在传统心理学和医学领域,抑郁,被定义为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低、失眠或食欲不振等症状。

这里老游要说,“持续”两个字很关键,而“症状”不在本篇的讨论范围。

有症状,要解决症状,就去看医生。

老游这里要讨论的是,抑郁这种情绪低落、沮丧的成因。

表面上看,抑郁表现为一种低能量,缺乏活力,但在形成这个表象之前,一定是先经历过一个高能量被强行压抑的过程。

如果一切都是能量,那么又是什么能量强压了什么能量?



不知道老北鼻们是否还记得此前老游讨论的真正的“内”与“外”,用在这里就是内在的能量与外在的能量发生了一个碰撞,出现了严重扭曲。

在强力扭曲下,两股能量互相抑制,彼此压抑,最后就形成了抑郁。

“抑”是压抑,“郁”是积聚,即积聚、压抑了大量能量之后造成的结果。

这里面,是什么造成了扭曲呢?

是无法清晰认知自己的内在身份和外在身份。

最为常见的例子,一个学生不想上学,长期下来,只要一上学就抑郁。

这里,学生是个外在身份,其内里真实的身份是自由的心灵。

上学这件事情让心灵感受到不自由,而外在的学生身份却不得不去上学。

老北鼻们啊,试问,谁上学的时候特别喜欢上学?



但大部分人倒也没那么严重,会出现抑郁。

原因是,大部分人的这个“不喜欢”的能量没有那么强烈,扭曲得也不严重,通过一些渠道排解也就自我消化掉了。

但是对于后来形成长期抑郁的人来说,事情就不那么简单。

其可能是在短时间内有一个高能量冲突,或者是在长时间内有一个强能量冲突,又或者是二者兼备,但这个人又不得不强行平衡。

平衡到最后的结果是压抑情绪,表面上强大的能量好像是被压下去了,实则是内、外两股能量之间互相制衡。

这种制衡的表现于外反而呈现出了低能量状态。

实则这个低能量状态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低频输出。



输出什么?

就是将原来高频互冲对撞的能量,以低频形式缓慢往外排解。

这种排解可能极其缓慢,甚至持续几年或者几十年之久。

因此老游才说,所有抑郁的人,不是能量低,而是能量高,显化能力反而比普通人要强上非常多。

只不过,内外两股强能量未能整合好,没能加以利用,而只用来显化出一种“果”,起个名字叫“抑郁”。

抑郁的本质是对内在能量流动的压抑。

说到这里,如果有类似经验的老北鼻们,只要肯坐下来平坐片刻,静观内在的抑郁感受,就会发现,抑郁的感受是低沉深缓的能量流动。

如果你允许这股能量存在,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这股能量与平静、安宁的感觉其实十分接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老游此前说过很多遍了,心灵想要的只有平安与爱。

而所有的能量都是爱的能量,只有我们去扭曲感受它,才会感受出不同情绪。



02.什么也不必做

既然抑郁之下隐藏着强大的能量,如果始终压抑而不能用,那岂不是太可惜。

若是想用,首先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平稳“解锁”这股能量?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放下。

对,就是老游上一篇所讨论的“放下”。

真正的放下是什么,上一篇老游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这里只是想对有抑郁情结的小伙伴们强调一句,如果一直保持着“抑郁”这个概念不放,就等于持续将自己锁住,等于是自己显化了抑郁而自己体会。

这里,有过强烈抑郁体验的老北鼻可能会升起一个强烈反弹,“不是我想这样的,我是没有办法,我也不想抑郁,我就是生不出力气来改变抑郁的现状。”

没力气改变就正好。

不要去改变。

不需要改变。

如果因为长期抑郁而产生的某些症状,该怎么治疗还怎么治疗,剩下的,不要与这个抑郁去对抗,更不要再继续定义自己是抑郁的。



放下这个概念,放下,什么也不需要特殊去做。

只是给自己一个新的机会,刷新一个新的自我版本。

在新的版本里,从来没有抑郁这回事儿,该干嘛就干嘛,什么能让自己开心就去做。

失眠就解决失眠,但与抑郁无关,没食欲就解决没食欲,但与抑郁无关。

什么也不想做,那就什么也不做,但是与“抑郁”无关。

首先去掉定义,然后静观那个“什么也不想做”的想法,不必理会,然后你会发现你不会什么也不做。



有人问了,那被迫不得不做的呢?

身做,心不做。

做的时候,心用来观察那个被迫“不得不”做的能量是如何在内抗拒的,体会那是一股多么强烈的能量,到时候就会发现,抑郁的能量一点儿也不低了。

03.不要继续误认

抑郁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能量的显化,反映了个体在意识层面,能量被错误地显化为自我限制和自我贬抑。

是个体意识中对“非己”事物的过度关注和能量投入。

所有的“不得不”都是因为没有认出那本就是心灵的显化。

一旦慢慢认出,没有谁在强迫自己去做不愿意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原本压抑能量会自动释放。

一体心灵之内,没有抑郁,只有爱。

在释放了压抑的能量之后,这股能量将自动会传化去显化美好,届时无论什么人、事、物,在其中能够体验的都只有美好。

记住,我们是心灵,内心真正渴望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与外相无关。



对峙抑郁,不能带来愉悦。

但渴望喜悦,终将体验喜悦。

一个心中欢喜的人,喝粥也是欢喜。

一个心中愁苦的人,吃饭也是愁眉不展。

真正的显化,是在眼前看到的一切人、事、物上都显化你内心的欢喜,如此还愁显化不出平安与幸福吗?

好了,抑郁是个大坑,老游只能点到即止。

接下来老游打算讨论一个“坑中之坑”——恐惧。

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只有两种感受:爱与恐惧。

如果没有感受到爱,那么就是在恐惧之中。

因此,各位老铁啊,如果此刻你感受到的是爱,那么恭喜你,你正在显化爱。

如果此刻你感受的不是爱,那么细想一下,你正在显化的是什么呢?

感兴趣的老北鼻们,点赞、留言、加关注,往后才能不迷路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