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形势最艰苦的地方除了首当其冲的东三省,其次就是一片平原无险可守的华北地区。而华北地区抗日形势又以冀中最为艰苦,那么冀中抗战到底有多艰苦呢?

冀中干部的东躲西藏

根据我国后来的开国上将杨成武回忆,从他到冀中当军区司令员开始到抗日结束,他没有穿过一次军装,也不能多说话。因为他是福建人,说话不带北方口音,一说话就很容易露馅,一露馅就很容易被日军盯上。可以说,当时在冀中抗日的战士们 过得紧张又压抑。



不穿军装不说话还无法体现出当时的惊心动魄,在杨成武上将的回忆中,整个抗日期间冀中军区司令部就没有所有人凑在一起开过会,因为大家非常害怕冀中的党政军干部们被一网打尽。每一次开会都是几个参谋和十多个干部组成联络人,跑到几百公里外到其他一小群干部待的地方。而且就算是去找其他干部他们也只敢晚上行动,避免被日军发现。



此外,他们开会的地方也是精挑细选,全是一些资深党员的家里。这些人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基本没有叛变投敌的可能性,在他们家开会较为安全。即使是已经做了如此多的准备,以杨成武为首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干部们也做好了随时被日军发现的准备。所以他们开会的地方除了要满足“东道主”有足够的思想觉悟这一基本条件,还得保证东道主家里有地道,日军追过来大家可以随时跑路。



日军对冀中的控制

以杨成武为首的冀中根据地党政军干部之所以会这样慎之又慎,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日军对冀中控制得非常严密。当时冀中有六千多个城镇和村庄,但日军在这里的据点就有1700多个,每隔几个村庄就有大量日军驻守。此外日军又以7500多公里公路将这六千多个城镇和村庄相连,用大量碉堡、封锁沟将整个冀中切割开,导致根据地的战士们很难浑水摸鱼。



在冀中被日军切割开后,每一块地方都有大量伪军和带路党,这些人组成了日军的眼线,哪个地方有不对劲的地方日军很快就能得到消息。所以杨成武将军他们才不得不慎之又慎,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日军发现,从而被抓。



冀中的牺牲

在日军的高压统治下,整个冀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光是我党在冀中的党政军干部就牺牲了一万人以上,含民兵和地方武装在内的战士们牺牲了至少5万人。因为日军的残暴,当地的百姓有超过70万人要么被屠杀,要么被抓去成为劳工,最终累死在工地上。



可以说在冀中抗日的战士们是在刀尖上跳舞,在这里敌人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军事力量全面优于我军,对社会把控非常严格,还有大量后勤补给,就连地形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没有我军战士的藏身之所。但即使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冀中的战士们不仅坚持了下来,还越发壮大,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