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铜器制作精良。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近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过百亿。这是中国首部,也是亚洲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十名的电影。其中结界兽与天元鼎的形象与青铜人头像、青铜鼎的元素高度契合。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在相城区黄桥街道,青铜器文化同样源远流长。作为“相城十绝”之一的黄桥铜器,制作精良,花纹清晰细腻,其仿古青铜器的失蜡铸造工艺更是炉火纯青,被列入“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生产工艺,现代仍然是用来呈现金属制品最精美细节的方法。失蜡法可以使任何金属能够完整而忠实地重现其蜡模的样貌。因此,这种方法仍然被广泛采用于雕塑、珠宝加工、牙科及工业复原等领域。
位于黄桥街道的苏州华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正是使用这种工艺来制作青铜器,从选取优质电解铜、制作青铜器失蜡模具,再到雕刻修理表面纹路、作表面修整和上色……每一个过程都极其考究,如今生产出的仿古青铜器,约有上千种产品,包括青铜铭牌、青铜人像、法器、大钟、云板、香炉、宝鼎等等。
现今,这些仿古青铜器驰誉大江南北,其制作人王正介也被誉为“相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正介在失蜡铸造仿古青铜器领域沉浸了五十多年,他对各朝代青铜器工艺特点加以总结比较,博采众长,依据历史记载和亲身实践,摸索出了既有沿袭又有创新的十余道手工制作工序。
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是吴文化的结晶,凝聚着苏州人民的智慧和灵巧,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王正介铸造的“中华世纪明珠”,造型古朴坚实、形象逼真优美、工艺细致精湛,体现了“苏州造”的特色,成为青铜器中的精品。除此之外,影响深远的作品还有安置于寒山寺的“九龙五凤鼎”,陈列于穹窿山孙武文化园的“孙武铜像”,陈列在陆慕高级中学的“陶行知铜像”,收藏于昆山丹桂园的“仿古铜钟”等。
仿古青铜历史文化遗存是智慧的积淀,也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在苏州华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内部,还设有苏州首个民营、公益性“苏州市青铜器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览青铜器为目的,以传承、发扬青铜器文化为追求,每年组织开展青铜器文化科普教育日活动,邀请居民及学生参观展品,并详细讲解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和浇铸工艺流程,让他们更好地了解青铜器文化,进一步传播和发扬吴文化。
如今,非遗铸造工艺队伍不断扩大,一批批技术员和老师傅将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代代传承,不断让青铜器神采奕奕地“活”在时代进程中。(苏报融媒记者 严松 通讯员 相黄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