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哪吒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 “金名片”,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据此创作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与《哪吒2》,票房成绩可谓悬殊。
截至目前,《哪吒2》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已接近130亿,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五甚至前三指日可待,而《长安三万里》票房18亿左右(也不是小数目了,仅就对比而言)。

那么,是”诗仙“李白输给了”魔童“哪吒吗?接下来,让我们从主角、制作、时代环境三个方面聊聊吧。


主角对决:历史诗人 vs 神话顶流

《长安三万里》以李白故事贯穿,却以高适视角展开,李白实则是配角。影片用 48 首诗词展现大唐文脉,对普通观众而言,犹如 “唐诗默写考试”,门槛颇高。李白被刻画为 “诗仙”,其传统形象与现代观众生活距离远,难以引发共鸣。

反观《哪吒2》,魔童形象深入人心。哪吒从叛逆到救赎的成长历程满是爽感,“我命由我不由天” 喊出年轻人对命运的抗争,直戳观众内心。

数据显示,哪吒系列电影累计观影人次超 2 亿,受众广泛;而《长安三万里》核心观众多为30岁以上文化群体,受众面较窄。

制作较量:文化苦旅 vs 工业狂飙

在制作方面,《长安三万里》采用唐俑美学,复刻盛唐气象,画面极具美感与文化底蕴。但其重心不在恢宏场面,对视觉效果要求不像《哪吒2》那么高,投入成本也仅为《哪吒2》的零头。

《哪吒2》堪称工业化制作典范,全片2427个镜头,80% 为特效镜头。全国 100多家公司分工协作,成都团队负责文戏,深圳团队打磨瀑布特效,江苏团队专精龙族建模。


为打造视觉盛宴,10分钟打戏精心雕琢,一滴泪特效也历经3个月打磨,海浪特效更是花费8个月反复雕琢。

相比之下,追光动画制作《长安三万里》时多为单打独斗,视觉冲击不足。

时势造英雄:文化觉醒 vs 国漫狂欢

从时代背景来看,《长安三万里》于2023年暑期档上映,正值观众经历三年沉寂后,对历史文化题材充满新鲜感,影片也因此收获一定票房。

2025 年春节档,《哪吒2》闪亮登场,那可是 “国漫黄金十年” 的高光时刻!

特别是近期,咱们国家在科技、军事、文化各个领域一路 “狂飙”,各种”国运级“成果像放烟花一样,一个接一个,国人的自豪感简直 “蹭蹭” 往上涨。

像哪吒这种充满隐喻的电影,简直就是和国人们的情绪 “锁死” 了,分分钟就能产生共鸣。

前作那 50 亿票房,妥妥的给《哪吒2》铺好了 “黄金大道”,国产动画也顺顺利利步入了工业化成熟期,就等着《哪吒2》大放异彩啦!


况且,如果算一算国际市场,哪吒已经过亿了,对此李白也只能甘拜下风的。

现在小结一下,《长安三万里》票房不敌《哪吒2》,其实并非”诗仙“输给了”魔童“,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过,两部影片都为国产动画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后续创作者提供了不同思路。况且咱们评判电影是否成功,票房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却也不是完全看这个的。

(网图侵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