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网络电影硬蹭院线,是制片方的野心还是自取其辱,亦或是镀金卖出高价呢?——纪录樊少皇科幻新片《天马星空》首映。
武打明星樊少皇又有新片了,之前他和徐少强、释延能一起主打网络大电影,也是继赵文卓和谢苗之后,在流媒体平台有立足之地的功夫演员。
而这次则完全不一样,他显得底气十足,因为樊少皇新片《天马星空》瞄准的可是院线啊,那这部电影有哪些看点,票房表现又如何呢?
啡哥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票房。
春节档之后,内地院线经历了第二个新档期,上个档期为梁朝伟和张曼玉的《花样年华》,以及漫威超级英雄大片《美国队长4》。
可惜,它们正面应对的是春节档几部大片,尤其饺子的《哪吒2》势头正猛,两部新片均未能档期内突出重围。
本周档期迎来了三部具有影响力的新片。
一部是日本动画电影《你的颜色》,开画第二天,票房突破1000万,表现尚可;
一部是陈柏霖和张榕容主演的《诡才之道》,首日报收600多万票房,在新片中排名第一,由于此片口碑尚佳,如果点燃了媒体,有可能会复制去年《周处除三害》的票房走势;
另外一部便是樊少皇和李立群主演的《天马星空》,首映票房仅收2万,让人大跌眼镜,其排片不足1%,排在当日票房榜的第24位。
毫无疑问,该片一日游后便从院线直接消失。
而上映第25天的《哪吒2》,周六还能再揽5亿多票房,内地总票房已经达到了132亿了。
对比《哪吒2》票房成绩,樊少皇真是自取其辱,被打得满地找牙了。
二、科幻片还是“科幻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马星空》还是一部类似于《流浪地球》一样的国产硬科幻片。
故事设定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不再是我们熟悉的蓝色星球,而是升级成了宇宙移民的交汇中心,被称为“星际城”。
某天,天马座流星雨突然降临,陨石碎片中蕴藏的诡异能量让生物发生变异,地球瞬间陷入混乱。
为了拯救世界,星际管理局队长秦龙(樊少皇 饰)带着调解员海棠(陈西雅 饰)和科技奇才伊文(籍皓 饰),踏上了一场星际冒险。
他们不仅要对抗变异怪兽,还要解开一个可能颠覆地球命运的大阴谋。
影片中还有李立群饰演的多肉爷爷,为这个故事增添了一抹温情。
听起来是不是挺带感的?
科幻和动作,再加上樊少皇的硬汉形象和李立群的演技加持,按理说应该能吸引不少观众。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首映2万元的票房,直接宣告了这部电影的扑街命运。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天马星空》的故事设定在2080年的“星际城”,地球成为宇宙移民中心,天马座流星雨引发生物变异,主角团为拯救地球踏上冒险。
听起来宏大,实则缝合了《黑衣人》《异形》等经典IP的边角料,外星反派动机成谜、隐身技能时灵时不灵、飞船科技碾压人类却要“地毯式搜索”。
最离谱的当属李立群这个角色。
这位老戏骨近年沉迷网大烂片,此次饰演被陨石感染的老人,全程表情呆滞,台词宛如念稿,我很纳闷,李老师是不是签了对赌协议才接这戏啊?
而樊少皇饰演的硬汉队长,打戏虽拳拳到肉,但剧情强行让他“为牺牲而牺牲”,毫无情感铺垫,观众直呼:“这演技,还不如去直播带货!”
科幻片是个技术活儿,特效、剧本、导演缺一不可。
看看好莱坞的《星际穿越》《盗梦空间》,那都是技术和创意的双重巅峰,反观国内,科幻电影起步晚,技术底子薄,能拍出《流浪地球》这样的佳作已属不易。
像《天马星空》这种半吊子作品,其世界观和逻辑都不能让观众信服,有种科幻片变成“科幻骗”的感觉。
说到底,此片的成色仍然还是网络大电影级别的。
三、《天马星空》票房一日游,但不一定亏本。
众所周知,科幻片是所有类型片里最烧钱的,因为特效技术过硬的话,就得花巨资打造、制作周期也相当长,比如说郭帆的《流浪地球》系列,基本周期都在4年左右。
所以,中国硬科幻电影少的原因就是这样,没有几个主创能和郭帆一样死磕到底,精益求精地去做。
业内人士爆料,《天马星空》本质上是一部网络电影,院线票房扑街也是显而易见的,之所以上院线,其实答案很简单。
就是为了能在流媒体平台上卖个好价钱。
这种“明星+网大”模式,就是收割情怀的短线博弈——院线一日游只为镀金,真正战场在视频平台的点击分账票房。
获悉,该片已与某平台签订2000万保底协议,即便影院颗粒无收,仍能通过“网络特供版”回血。
另外,还有一项更为隐秘的收入。
那就是操作在于税务筹划上面,通过虚报制作成本、虚构网络点击量,将灰色收入转化为合法营收。
网络曝出该片的预算成本在3000万左右,如果操作得当,极有可能会有小幅盈利。
这些一日游电影的共同特点是:蹭《流浪地球》这样的IP、一堆过气港星和老戏骨、炒元宇宙和异能科幻等概念。
当电影沦为资本游戏的筹码,银幕上自然充斥着《天马星空》这样的科幻衍生品,观众则苦不堪言。
虽然《天马星空》院线血亏,但能为其贴上“院线级制作”的标签,从而在流媒体端抬高身价。这就是为何有一些烂片,明知上院线没人贡献票房,也要送院线人头的原因。
四、樊少皇从功夫巨星到网大之王。
1992年,19岁的樊少皇在《力王》中徒手撕裂监狱铁网的镜头,让香港观众直呼过瘾。
这部改编自日本暗黑漫画的电影,以其独特的暴力美学开创华语cult片先河,成就了力王樊少皇。
在成龙用喜剧解构功夫、李连杰以飘逸重塑武侠的90年代,樊少皇用力王打出了一片天。
1997年,凭《天龙八部》虚竹一角再次出圈,其憨厚形象助力转型成功。
2008年,在甄子丹《叶问》中诠释金山找一角,惊艳全场。
可本该成为转型契机的樊少皇被资本嗅到了,于是网络电影制片方把他挖了去,让樊少皇网络电影一度野蛮生长。
曾经的力王、虚竹和金山找,如今却沦落到被观众群嘲晚节不保,樊少皇的坠落轨迹堪称动作演员转型的反面教材。
自2018年投身网大市场,他6年狂拍27部烂片,从《五尺神探》到《冰雪大围捕》,豆瓣评分多在3分区间徘徊。
和吴京、甄子丹,简直没有任何媲美之处,对他来说,拍电影,赚片酬足矣,作为《天马星空》最大牌,他应该能拿到30%的片酬。
如果成本3000万,他个人拿走900万,就算票房扑街,就算被哪吒打得满地找牙,那又如何?
对他来说,能赚钱养家就行了!
五、结语。
樊少皇的坠落轨迹,恰是香港功夫片黄金时代消亡的微观镜像。
当成龙在奥斯卡领取终身成就奖、甄子丹凭《叶问》系列封神时,曾经的力王却在网大泥潭中重复自我消费。
《天马星空》院线票房失败,与其说是票房惨案,还不如说是创作态度的溃败。
当《哪吒2》团队为一句方言台词调整数十遍、为一帧特效渲染48小时时,《天马星空》的导演却在用“五毛特效”和漏洞剧本糊弄观众。
中国科幻不缺想象力,缺的是敬畏心。
《流浪地球》打开的大门,不能被《天马星空》们关上。
若想真正崛起,创作者需铭记:观众或许会为情怀走进影院,但只会为诚意留下掌声。
樊少皇们,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