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绩溪县经开区通过“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方式推动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而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4年,绩溪县经开区经营性收入达110亿元,增长18%。园区内的安徽立兴新材料有限公司创成首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宁清茶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并获海关AEO认证,安徽富凯特材有限公司荣获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领跑者。

将分区管控与产业布局相融合。积极应用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实施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明确各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效率要求等方面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指导经开区转变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城融合,编制落实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管控。目前,绩溪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4.26平方公里,建成区6平方公里,已逐步形成高端金属新材料(含机械制造)、食品医卫以及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的“2+N”体系。现有入园企业359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88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战略新兴企业15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户。

将分区管控与各类产业集群开发相融合。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将“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的相符性作为项目招引的重要依据,园区内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及规划环评、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在项目招引阶段,通过省生态环境厅“三线一单”平台查询项目涉及的管控单元,了解项目选址有关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范、资源开发效率要求,为重大项目选址做好提前预判,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园区产业布局方面,紧紧围绕装备制造、电工电气、食品药业+电子商务四大主导产业,精心引导项目聚集,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向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促使其科技成果和创新项目趋向集中、关联、互为配套,大力促进产业聚集,壮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合理引导产业关联度强、企业聚集度高、基础条件好、技术领域相近的企业向区域化、集群化发展,逐步实现了由项目聚集向产业聚集的转变,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从要素“相加”迈向要素“相融”,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结合绩溪生态优势,在园区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2家,加工产值达7.8亿元,被认定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已成为集聚绿色产业的“新高地”。

将分区管控与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相融合。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为园区开发、产业布局和调整提供技术支撑,提高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效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对同一地块内工业、仓储、研发、办公、商业等用途混合布置,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在环评编制阶段,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相符性分析,将园区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环境风险。加快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构建生态型产业链,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三者协调发展。2024年安徽绩溪经开区入列省级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并相继获得“浙商最佳投资工业园区”“非标异型链商标品牌基地”“省级高端机械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省级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示范区”等称号。(周明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