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2日)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

继续聚焦《干字当头开好局》

节目一开始

就重点报道了咱阜阳

科技赋能助力农业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抢抓农时,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翻耕稻田、采购农资、运秧插秧……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徐徐铺展,为夏季和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基础。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记者调研发现,现在的农业尽显科技范儿。加强农业与科技的融合探索成为了各地农业生产的着力点。无论是施肥还是除草,无论是育种还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应用,都在科技力量的加强下提质升级。我们现在就到田间地头,聚焦春耕春管的新鲜事。


安徽省阜南县是种粮大县,眼下,县里种植的128万亩冬小麦进入返青期,也是春管的关键时期。

一大早,当地的种粮大户张双柱就来到田里查看小麦的情况,他告诉记者,自己这几天很是着急。张双柱说,入冬以来,由于降雨偏少,他的这2500多亩小麦长势差别很大。


各处分布的200多亩弱苗占了张双柱承包地的将近十分之一,通常,这种情况要整体追肥,可农业生产要效益,2500亩地整体追肥,效果怎么样尚未可知,还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怎么办呢?真是两难。

春耕春管关系着农民一年的收入,问题不解决,未来的收成就很难保证。而目前在阜南县,像张双柱这样的情况,不算少见,了解决农户们面临的情况,县里特意请来专业的农事服务公司,帮助大家一起解决难题。在研究了苗情之后,工作人员提出了张双柱从未听说过的一个方法。

张双柱:“他说可以识别,甚至这个10亩可以施肥,那个10亩可以不施。”


施肥还能自动识别?

原来,农事服务公司刚刚引进了一种多光谱无人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无人机可以通过光谱智能识别技术进行变量施肥。既能追肥又能节约成本,虽然听着不错,可这个新玩意儿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张双柱心里很没底,抱着尝试的态度,他决定先试试看。


光谱分析图在电脑里生成处方图后,很快被传到了植保无人机里,无人机开始根据苗情长势自动变量施肥。但张双柱还是不太放心,一直在现场盯着,一边计算用肥量,一边看看这个效果到底怎么样。

抢抓农时,关键是省时省力省钱,短短时间,无人机就施完了肥,张双柱现场估摸着算了一下,这遍追肥的成本从7万多块钱降低到2万多块钱

张双柱虽说是种粮大户,但是,他其实并不是种田的老把式,种田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这几年国家对于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视,张双柱一番调研后,认准了道儿,开始种起了粮食,还陆续从200多亩扩展到了2500多亩。今年春耕,多光谱无人机帮他解决了精细施肥的难题,欣喜之下,他又尝试了新型的除草机。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不仅解决了张双柱一个又一个难题,也让他感受到了科技种田的好处,这一番操作下来,对于今年的收成他很有信心。


农民勤劳,科技保障,专家来到田间地头,全力以赴,开好新局。目前,阜南县正在进行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促使弱苗升级,为新一年收获夯实基础。

来源:央视网

本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