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代表委员的“田坎足迹”(引题)
刘晓艳:为求解农业绿色发展甘坐20年“冷板凳”(主题)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去年底,湖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首份支持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走出了突破性的关键一步,意味着湖北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将再添一条重点农业产业链。”2月下旬的江城武汉,落梅与早樱竞相绽放,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谈起这个专业领域,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中心副主任刘晓艳娓娓道来,“湖北的春秋冬三季都非常适合农业微生物产品生产,加上科研人才、产业基础、物流枢纽等优势,再过五年实现千亿产值不是梦!”
刘晓艳的老家在山东省胶州市,她从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从事农业微生物相关产品研发工作近20年,已和团队走遍荆楚大地的菜园、果园。在该领域,刘晓艳主持或参与的成果先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近5年以第一完成人创制的新型微生物杀螨剂、杀线剂等实现高额成果转化,获神农青年英才、湖北省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履职全国人大代表3年来,她围绕相关重点选题,走访了一家又一家高校院所、企业实验室、工厂发酵车间。今年,她将提交5份精心准备的建议。
农业微生物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点培育的新质生产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刘晓艳说,农业微生物虽然是农业领域的一个方向,但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支点,撬动整个产业链发展,助力湖北绿色种养,平衡生态圈,保障水环境安全。
在刘晓艳及相关政府部门、专家、企业家团队的推动下,湖北已明确围绕生物农药、兽药、饲料、肥料、修复剂以及生物技术领域六大赛道,设立农业微生物省级产业发展重大专项,从2025年至2027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并设立10亿元的省级农业微生物产业培育基金,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优、人才培养等方面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这个方案出台的那一刻,我们整个行业都很开心,甚至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怀胎十月落地那般激动不已。”刘晓艳高兴地说。
新兴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刚刚起步,仍存在一定差距,如未形成完整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科技创新和产业研发投入不足、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管理上有待完善等问题。
“我坚信,国家和农民需要的好产品、好效益是第一位的。”刘晓艳表示,在农业微生物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重点要培育具有“企业家”思维的“科学家”以及具有“科学家”思维的“企业家”,打通全产业链的信息渠道。未来,尽管还要迈过很多门槛和关卡,但只要保持像动画电影《哪吒2》传达的那种“不认命、冲出去”的劲头,为了产业发展和人民利益,一定能把这项事业持续推动下去。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