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戴云

2月22日,位于“三北工程”重地、我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辽宁省阜新市,一场名为“棘合力量谋大业 全民健康中国行”的首届沙棘大健康产业峰会暨专家论坛举办。


首届沙棘大健康产业峰会暨专家论坛。主办方供图

沙棘,现存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具有生长快、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在年降水250—300毫米和土壤侵蚀严重、肥力低下的荒山陡坡、砒砂岩及河滩地仍能生长并形成灌丛林地,其根、茎、叶、花、果可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国家林草局荒漠司原副司长、中国治沙学会副会长兼沙棘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培兴指出,沙棘具有生态与药用的双重价值。其根系发达,能牢牢锁住土壤,减少风沙危害,为“三北工程”的实施作出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沙棘含有428种活性成分,维生素C含量极高。

“作为生态建设的先锋树种,沙棘的固氮能力是大豆的两倍,可以很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柠条、沙柳等相比具有很强的优势。”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沙棘协会常务理事吕荣森说。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沙棘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料图

中国治沙学会沙棘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全国沙棘资源本底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约有51个国家分布有沙棘林,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沙棘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广泛分布于青海、甘肃、宁夏、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北京、西藏、四川等地。

据了解,我国沙棘产业自2000年开始快速发展。近年来,对沙棘果汁、油脂、黄酮等成分的研究和利用不断加强,相关产业持续壮大。数据显示,我国沙棘林面积已突破1910万亩,其中人工沙棘林面积突破1058万亩。截至2023年底,各类沙棘加工企业达5000余家,年产值约270-300亿元。

胡培兴认为,沙棘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优良树种资源。但他同时表示,市场供需不平衡、深加工程度低、机械化采集率低等因素,正制约沙棘产业发展。

辽宁阜新,现有沙化土地面积300余万亩,占该省沙化土地约44.7%,被称为辽宁的“风口”和“沙窝子”。

阜新市副市长杨枫表示,作为沙棘产业的核心基地,阜新多年来通过大规模种植沙棘,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在业界,阜新还被称作沙棘产业的育种中心,培育出了“辽阜1号”“状元黄”“深秋红”等大果无刺沙棘品种。

据介绍,在当地,辽宁东宁药业等龙头企业通过“农户种树-企业收果-碳汇变现”模式,开发沙棘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专家介绍,在沙棘果丰收季,按枝条果采摘费每公斤1.5元计算,人均每天采摘150至200公斤,日收入可达300元左右。一个采摘期人均可获得采摘收入8000元以上。

东宁药业负责人孔东宁介绍,已在辽宁阜新及黑龙江、新疆建立万亩沙棘种植基地,成立沙棘研究院,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傅建熙等26名高科技人才,并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沙棘提取技术。

国家林草局印发的《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显示,经济林已被列为林草产业重点领域,并要求推进木本油料生产基地建设,做优做强特色果品、木本粮油、木本调料、林源饲料等产业。

“未来,将进一步联合种植户、经销商、医疗机构,打造从田间到药房的产业链。”多年深耕沙棘产业的孔东宁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