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记,公益课堂啥时候开课啊?”农历正月初八,春节假期后上班头一天,金寨县东莲村的村民们一见到驻村第一书记刘永强,就赶忙围上去,七嘴八舌地追问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眼神里透着期盼,就盼着早点得个准信儿。“明天就复课,到时候让咱村的孩子们都再去好好学学。”刘永强笑着回应,给村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这个寒假,团金寨县委携手各乡镇团委,整合了多方资源,创新开展了“青暖童心 公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温情的陪伴。

A 全县推广 深度陪伴

刘永强去年初夏时节踏足东莲村,恰逢暑期热潮。在走访村落的过程中,他不禁为眼前一幕幕揪心:水沟旁,一群群无忧无虑的留守儿童正嬉戏玩耍,而身旁隐患重重,安全堪忧;与此同时,那些放假归来的大学生们却似乎沉浸在梦乡与手机屏幕中,与世界隔绝。

面对这一情景,刘永强想到:何不搭建一座桥梁,让大小学生共同成长?说干就干,他迅速行动起来,在村部开设了暑期公益课堂。

“起初,想要让这些孩子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学习,那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他们的心早就飞到外面去了,就想着出去玩,或者回家刷手机。”刘永强笑着回忆道,“我特意准备了一些新奇的玩具,还在课堂上设计了互动游戏。村干部们也热情参与,我们根据各自的专长,设计了更多元、更有趣的课程。”

消息在村里迅速传开,村部的孩子们渐渐多了起来,欢声笑语溢满了这个小小的学习天地。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赢得了村民赞誉,更引起了县委的高度重视。县委指导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今年寒假前期,各村、社区团组织摸排辖区内 6~16周岁的假期有公益课堂需求的留守儿童数量及家庭情况,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选定1~2个村集中开展,并向团县委申报实施计划及大学生志愿者招募需求。团县委根据申报计划以“就近就地”的原则招募属地大学生志愿者并积极对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同时各公益课堂点设立活动场所,配备基础设施。1月20日,全县27个公益课堂正式开班,66名返乡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队成员与135位青年干部组建成“团干部+选派干部+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实践团队”的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开发“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健康+拓宽视野”多功能一体的寒假公益课程,为300名少年儿童提供陪伴服务。

在安徽师范大学师范生余爽看来,相比自己之前参与过的公益课堂,该项目不仅有传统的文化知识类课程,还增加了很多手工创意知识和技能,不同身份、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志愿者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更开阔的看世界的视角。此外在时长上,此次公益课堂持续时间较长,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教学周期,能够更深入地陪伴和引导孩子们成长。

B 双向奔赴 共同成长

“大家看好了,这个鸡蛋接下来会有神奇的变化哦!”四川籍清华大学学生志愿者王子源正在给留守儿童演示醋泡鸡蛋的实验,孩子们迅速地围了过来,瞪大了眼睛盯着这个玻璃器皿。“哇!快看,鸡蛋会冒泡泡啦!”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兴奋地跳了起来,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其他孩子也纷纷发出惊叹声。随后,鸡蛋在醋液中逐渐沉浮起来,“这是为什么呀?”一个小男孩忍不住问道。王子源笑着解释道:“这是因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和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小气泡附着在鸡蛋壳上,就会让鸡蛋浮起来。当气泡跑掉一些后,鸡蛋又会沉下去。”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原本我们是想做一个实验,把背后的原理讲透,但通过情况了解我们改变了计划。”王子源说,“我们压缩了讲解时间,增加了实验数量,因为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开阔眼界,激发探索的兴趣。此外,我们还邀请了中央美院等在校大学生给他们开设网络课程,尽量把资源最大化以丰富课程。”

“一时间接触这么多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大学生,会让孩子们的梦想具象化。”刘永强说,“有的孩子说以后也要上清华,有的已经明确了长大要学什么专业,这大概就是公益课堂带给孩子们的宝贵财富。”

从公益课堂受益的,不仅是小朋友,还有大朋友。

“我曾经参加的各类公益活动基本上是通过学校老师或者是社团组织的,参与人员都是同校同学,但是本次公益课堂是由团委组织,参与人员是来自各个学校不同年级的同学,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同时如何去与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人开展合作,也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考验和锻炼。”皖西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纪梦园说。

“一次辅导一个孩子作业以后,那个孩子给了我一颗糖,他说谢谢姐姐,这是我在家带的哦。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付出有了反馈,但这个反馈不是指这颗糖果,而是孩子对我的认可。” 余爽说,“青暖童心公益课堂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关爱,也让我们志愿者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互相支持和鼓励,这种氛围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更加了解了儿童的心理和需求,这对我未来无论是从事教育相关工作还是继续参与公益活动,都有很大的帮助。”

C 乡村振兴 教育同行

同样是在山里的乡村长大,王子源感慨道:“现在的乡村跟我那时完全不一样了。”小的时候玩一天一身灰,现在到处都是水泥路、新式民居;小时候的教室很简陋,大家只满足于有学上,如今村小都是楼房,课余还有各种公益课堂各种兴趣培养;小时候很难见到村外的人,而如今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干部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乡村振兴是实实在在发生着。

作为驻村干部,刘永强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你认识他吗?”当县农业农村局一位工作人员指着刘永强问一个小孩时,他笑着答道:“认识呀,他是我们的刘老师。”

在刘永强看来,“刘老师”比“刘书记”更亲切,更能拉近与群众的关系。“一个孩子喜欢公益课堂,他就能带动一群孩子来公益课堂,对自己的家乡就能多一份更美好的回忆。”

在没有公益课堂前,村部较为冷清,随着送孩子的家长多了,村部也热闹了起来。刘永强常搬个板凳跟村民们话家常,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对村部的期望。

“你们给孩子办班,能不能给我们也办个,不然我们得在门外干等着”“要是能有种植新技术的课程就好了,咱这种地也能更科学,产量肯定能上去”“我想学手工编织,编出来的东西还能自己家用或者送人呢”......

刘永强认真地听着,不时地在小本子上记录着,说道:“行,这些建议都特别好。我们一步步来,先把课程安排起来。不过这可能需要点时间准备,请大家耐心等待。”

“公益课堂有了成效,给了我信心。未来我还有很多打算,要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教育,乡亲们有更好的日子。”刘永强说。


刘永强(三排左二)与清华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儿童合影


30余名儿童与志愿者齐聚茅坪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军乡公益课堂

志愿者心声

“青暖童心”公益课堂活动的开展,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了解乡村留守儿童的平台。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亲身实践进入到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了解到他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爱的渴望与需求。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切入点,这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我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多关注到这个群体,并采取有效措施服务这个群体。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 程由甲

我遇见了一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在写数学作业,我在旁边看了他一会,他写上的题目都是正确的,但是当他写到不会的题目的时候就会停下来,然后再往前翻。我看到了他前面还是有很多题目空着,我就想教他,但是他就表现得有些忸怩,有时候真感觉是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也慢慢地接受了我们,虽然活动时间不长,但是大家已经打成一片,相处得非常融洽,有些小朋友还和我们约好下次还来。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 卢 笛

今年我已经大四,在我看来,这次寒假的公益课堂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即将大学毕业面临着找工作的情况,我认为每一次的志愿经历和实习经历都是重要收获,我相信这些经历对于我以后从事的工作来说都是有帮助的。

□安徽建筑大学学生 陈胜男

通过这个项目,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教育方面的体验,我还了解了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来调整教学方式,让课堂更加生动和互动。此外,我在沟通和组织能力上也得到了提升,因为该项目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协调课程内容、时间安排等各方面事务。更重要的是,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公益活动带来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关怀和陪伴。

□清华大学学生 蒲泽康

(记者 黄 慧 通 讯 员 杜诗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