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爱,做简单事,服务更多的人
“纯粹的爱,做简单事,服务更多的人,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价值。”
“纯粹的爱,做简单事,服务更多的人,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价值。”西蓝人家公益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蓝田县“秦人之星”道德宣讲团团长黄西有这样评价自己的公益事业。
黄西有,蓝田县供销联社退休职工,现年67岁,每天10元钱生活标准,10年没有买过新衣服,还有8年还清月均900多元的房贷。他却瞒着家人,自掏腰包,坚持做公益13年,近年来更是累计捐资10多万元,年均自费1.5万元用于公益事业。
爱上公益事业
让他找到了人生价值
红色志愿者标识帽子,贴有西安志愿服务标识的外套,穿着朋友送的米黄色裤子,朴朴素素,和和善善,略见斑白的头发,瘦弱但精神矍铄的老人,这就是记者对黄西有最初的印象。
身穿志愿者服装的黄西有
采访中,黄西有说得最多的是,做事就要坚持初心,既然选择了,不管结果怎么样,就要做到底。公益事业让他找到了快乐,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普通人的价值。
2013年黄西有加入华商网公益互助志愿者团队后,从最初暑假发放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到自己组建公益志愿者服务团队献爱心,可以说做公益早已融入了黄西有的日常生活。
李嘉琛是黄西有做公益路上早年资助过的学生之一,当年他的母亲是一位盲人,家里孩子多,黄西有鼓励李嘉琛树立信心,担起责任,好好完成学业,承诺自己每年会捐助1000元助学金,后来黄西有一捐就是8年。正是有了黄西有的帮助和鼓励,李嘉琛重拾信心,现在他已是商洛学院一名大二的学生,还成为了学校的一名志愿者。
黄西有参加公益活动为群众理发
2015年,黄西有无意中关注到蓝田县九间房镇柿园子村20多岁身残志坚的女孩侯小妮,她虽然双脚残疾,但仍在自家门口卖水改善家庭生活。黄西有被侯小妮这种坚强乐观的精神感动,一方面他积极向当地妇联反映情况,一方面在网上发贴呼吁。最终,各级妇联为侯小妮筹集1万元,黄西有也联系上西安的爱心人士将侯小妮送到了西安市第九医院为其进行了系统治疗。
“黄叔,人善良,充满正义感,是个好人。去年过年还来给我爸理了发,带来米面油等慰问品。”现在说起黄西有,侯小妮仍然充满感激。
2016年起,黄西有为了更好开展公益活动,他先后在全国志愿网络和蓝田县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西蓝人家公益志愿者服务队,此后黄西有变得更忙,也更充实了。
解决老人“头”等大事
3年内将公益爱心撒在蓝田337个村
黄西有参加公益活动为群众理发
“就是通过给村里老人剪发、拍照这样的小事情,实现了大服务,群众受益面广,也最受群众欢迎。”说起这些年的公益路,黄西有最满足的还是他的“义剪拍照润蓝田”公益活动。
一枝一叶总关情,小服务里面见真情。近年来,村里的留守老人,大多上了年龄,出行不便,理发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作为老人的黄西有深知这些同龄人的难处,于是他从2024年开始,每次组织5到10人深入全县各村为老人义剪和拍照。目前,他已经走过玉山、葛牌等10个乡镇,杨坡头、榆林、黄沟等71个行政村,服务群众过万人。采访中,黄西有说这些咱都有记录,他还向记者透露,自己的目标是再用2年时间,把蓝田337个村走遍。
黄西有在村上替老人理发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记者感到吃惊,黄西有说几乎每次下村做公益志愿活动出车吃饭都是自己承担,也不会麻烦村上,这个记者在三里镇涝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西峰处得到证实:“这真正是做公益,黄西有团队每次来村上给老人理发,从来不吃饭,不打扰村上。”
精神富足的“贫困户”
公益路上的“负重者”
黄西有和母亲
“贫困户”,曾经有记者采访黄西有后这样定义他。这应该不是一个记者的定义,而是更多和黄西有接触后的人共同的感受。去过黄西有家里的人都知道,黄西有并不富裕,家里装修也很简单,直到现在他仍有8年房贷未还清,每月需要还款900多元,女儿还在待业中,却累计为上百户困难家庭和30余名困难学生送去10多万元的公益资助。
“做公益期间,其实一度生活艰难。”在和坚强、乐观、知足的黄西有聊天中,这是记者从他口中听到的唯一让人心酸的话。原来,2010年的时候,黄西有母亲瘫痪在床,为了兼顾做公益和照顾母亲,他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一边上班,一边照料母亲。夏天天气炎热,黄西有坚持每天陪着母亲在户外纳凉到夜里十一点多。为了让母亲精神愉悦,黄西有坚持每天晚上给母亲朗诵。这些事情,黄西有一直坚持了12年。2018年,黄西有也实至名归获得了“西安好人”。
黄西有进校园分享公益故事
说黄西有是公益路上的“贫困户”,其实他更是公益路上的“负重者”。
2021至2022年,疫情期间,为补贴团队公益活动,黄西有利用自己在原单位从事过档案管理的经验,他连续两年利用个人闲暇时间带领团队成员打零工,将挣来的2万元全部用于资助学生,帮扶困难家庭和团队花销。
对于做公益,黄西有有着自己的认识。他说,做公益就是个人要讲奉献,讲付出,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买衣服、不下馆子,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刚好用来做公益。正如黄西有这样介绍西蓝人家公益志愿者服务队的口号——“向善向好,我们一起努力艰辛前行”。向善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向好就是做事要尽心尽力。
开学了
黄西有又开始忙着“讲课了”
黄西有在村里宣讲
最近黄西有又忙了,采访中,黄西有告诉记者他最近忙着筹划蓝田县“秦人之星”道德宣讲团进校园开展宣讲活动。从人员选定,到任务分配,各成员讲课的材料,这些黄西有都会一一审定。
当聊到进校园讲课人选这块,黄西有有些欣慰,他说目前自己团队里有中国好人李西亚,陕西好人姜国兴,西安好人乔平平,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李军宏等,他会让每个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特长撰写自己的讲稿。比如姜国兴讲非遗泥塑,乔平平讲好家风,他则讲述自己一路走来坚守公益梦的故事。
黄西有说,今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学第一课”重点突出爱党爱国、中华美德、非遗文化、家风传承等内容,刚好他的团队里就有这样的人员。他相信通过队员的讲课,会进一步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自豪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涵养道德品格,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黄西有整理自己的理发工具
采访最后,记者问黄西有,做公益的目的是啥?黄西有说“纯粹的爱,做简单事,服务更多的人,这就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公益团队,由一个人变成大家一起奉献,传递正能量。”这也是黄西有和他团队做公益的信念。
“我们蓝田县‘秦人之星’道德宣讲团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就是要发现光,靠近光,成为光,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束光。而在我们团队里黄老师是我们的光,将来我们会成为别人的光”,电话里西安好人乔平平这样评价她的团队和黄西有。
来源:蓝田宣传
本微信平台由陕西承宽律师事务所陈文龙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如有侵权行为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