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运,主基地位于杭州的长龙航空,则与西部机场集团在西安签署了“第二基地”战略合作协议。
长龙航空董事长刘启宏表示,长龙航空将与西部机场集团精诚合作、资源共享,不断完善“一带一路”航线布局,持续加大驻场运力投入,力争将西安建设成为长龙航空在国内的第二基地,助力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根据协议,长龙航空与西部机场集团将重点围绕加快推进区域总部建设、航线网络构建、航旅服务提升、智慧民航建设等项目开展深入合作。在航空主业方面,加快运力增投,着力打造长龙航空国内第二基地;新开加密东南亚、日韩和港澳地区等方向市场线,夯实向西中亚重点航线,积极构建西安“一带一路”国际网;加强资源共享,联合开发“西安中转”“空地联运”“航空+文旅”等产品,并共同做好市场营销推广。在关联产业方面,双方将围绕长龙航线开展地域特色餐食、精品主题餐食等方面交流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贵宾业务合作,共同提升贵宾保障水平。
我们知道,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本土航空公司,杭州一直是长龙航空的主运营基地,浙江,杭州,萧山区三级政府也对长龙航空有着“真金白银”的支持,目前都是长龙航的股东。【相关:又获注资!长龙航再迎新股东】
不过近年来,长龙航空也在向外开拓,西部成为发力重点,分别在西安和成都设立了西北分公司和西南分公司。
早在2019年7月,长龙航空就与西部机场集团、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一带一路”航线战略合作签约,并揭牌成立长龙航空西北分公司。
2018年4月,长龙航空还曾与西部机场集团、法国巴黎机场集团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中欧航线合作,共同争取增加西安-巴黎航班。(当时这条航线已有海航在运营)。
当时,长龙航空董事长刘启宏曾对航旅圈透露,长龙拟收购一家拥有宽体机队的法国公司,同时也在规划中远程航线。公司计划与西部机场集团、西安高新管委会共同组建中国“一带一路”航空公司,总投资100亿元,立足全宽体机运行,致力于成为“一带一路”空中大通道的推动者、建设者和主要运营者,全力推进咸阳机场打造“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
然而直到现在,这些计划都还没能实现。毕竟三年疫情对航空业的持续冲击下,如何让公司活下去更重要。并且民航局也收紧了干线航司的审批,要成立一家新的航司也不容易。
不过,长龙目前在西安的国际航线份额占比已经位列第三,前三是东航和春秋。
在西安,最大的基地航司当属东航,西安也是东航的重要枢纽之一。
根据航班管家的统计,东航在西安的航班量和座位数占比均在33%左右,其次是南航和海航。
如果把海航系算在一起,海航,天津航,长安航,首都航的市场份额就超过了南航,紧逼东航。西安市场份额前十的航司中,有3家是海航系航司。
而如果只看国际航线市场,格局就有了不小的变化。
东航以25%左右的航班量占比位列第一,排名第二的不再是南航,而是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
航旅圈发现,除了长龙航空,春秋航空也在疫情前就开始悄然布局西安,2019年一度连开五条西安始发的国际航线,目的地覆盖日本,泰国,柬埔寨。
2022年,春秋西安分公司揭牌,当时也是春秋航空在西部的唯一一家分公司。疫情期间,春秋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连续两年旅客吞吐量逆势增长27%和14.3%,单位时刻的使用效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77.9%。
疫情后,春秋在西安的国际航线也是加速恢复。2023年复航的西安-曼谷航线,是疫情3年来西安机场恢复执行的第一条东南亚国际航线。种种迹象显示,春秋在西安的国际航线开拓,正在复制其在上海的模式,在上海始发的日韩,东南亚航线,也开始在西安复制。
如今,长龙航空也将西安提升到“第二基地”的地位,未来西安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进一步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