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收藏讯 永隆通宝,作为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延羲在永隆年间所铸造的钱币,其材质多样,存世数量极为稀少,在福建乃至整个中国的货币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本篇就与大家分享永隆通宝背后的历史信息及珍贵拍品。


五代十国公元917年各势力疆域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闽国,在当时乃是地处中国东南一隅的地区性政权。其先后定都于长乐府(现今福建福州)以及建州(现今福建建瓯),统治区域大致与现今的福建省范围相当。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受后梁册封为闽王。至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逝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天成元年(926年),王延翰自称为“大闽国王”,正式建立闽国,其国号源于无诸时期的闽越国。

铸造永隆通宝的王延羲(?-944年),是闽太祖王审知的幼子,闽嗣王王延翰与闽惠宗王延钧的弟弟,闽康宗王继鹏的叔叔,是闽国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时间为939年至944年。王继鹏在位之际,王延羲担任左仆射、同平章事,却因遭猜忌而被软禁。天福四年(939年),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与连重遇发动叛乱,迎接王延羲入宫并诛杀王继鹏。随后王延羲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改名王曦,改元永隆,并向后晋称臣。然而王延羲继位之后,尽显骄傲奢侈之态,生活荒淫无度,对大臣更是残忍迫害。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其评价道:“骄淫苛虐,猜忌宗族,多寻旧怨。”


五代十国永隆通宝背闽月陶范正反各1件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中国嘉德2005年春拍

最终在天福九年(944年),王延羲被朱文进与连重遇刺杀,谥号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庙号景宗。由于闽国政权动荡不安,闽天德三年(945年),南唐趁其内乱之际出兵,一举将闽国攻灭。在闽国短暂的存续时间里,这个南方小国家经历了从保境安民到内忧外患的巨大变迁,也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铸币风格。


五代十国永隆通宝背闽月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西泠拍卖2018年春拍

王延羲主政闽国期间,福(州)、建(州)之间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同时应对连年奢靡无度的费用支出以及庞大的军事开支等,王延羲下令大量铸造钱币以充实国库。永隆通宝便是他在永隆四年至永隆五年(942-943年)期间主持铸造的。据《新五代史-闽世家》记载:“延羲;审知少子也。既立,更名曦,遣使者朝贡于晋,改之永隆,铸大钱……”。在永隆四年(公元942年)八月铸造的“永隆通宝”大铁钱,以一当“开元通宝”铅钱百。钱币有背上“闽”下月纹、上“闽”下月纹或左或右有一巨星纹等不同版式。


五代十国永隆通宝背闽月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SA2021年5月加州(#40)

永隆通宝的钱文四字直读,字体风格极为独特,巧妙地融合了楷书与隶书的韵味。其材质涵盖铜、铁、铅三种,其中铜钱少见,铅钱传世更是稀少。与同时期据有建州的殷闽第一主王延政于天德二年(即永隆6年,公元944年)所铸的“天德重宝”一样,皆被视为五代十国钱中的珍品。甚至在钱币界流传着“永隆、天德世难求”的说法。


五代十国永隆通宝背闽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杭州宜和2022年春拍

南宋钱币学家洪遵在《泉志》中对永隆通宝有着详细记载。他描述这枚钱币直径为一寸四分,重量为十铢四桑,上面刻有“永隆通宝”四字。虽然字文略显模糊,制作也并非十分精良,但就其铜质而言,依然不失为一枚珍贵的古币。由于五代史中并未记载此钱币的相关文字,而十国史又遗漏了铜质品目,因此永隆通宝在当时便已属于稀有的品种。

综上所述,永隆通宝诞生于闽国动荡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是王延羲为解决财政困境而铸造的货币,更是闽国独特铸币文化的代表。其多样的材质、独特的字体风格以及稀少的存世量,使其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无论是对于研究五代十国历史,还是对于钱币收藏领域,永隆通宝都有着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声明:首席收藏网(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