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专职做古玩生意的商人出来诉苦,会有人嘲笑,你们那也叫苦?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吧,引用一位老友的话:“做生意没良心不行,但太有道德感也不行,最痛苦的莫过于有些钱明明很好赚,却因为内心纠结选择不赚。”

卖真的可能会犯法,卖假的又说成骗人,精品总有一堆人想捡漏,仿品却有不少人当宝。


古玩店

某日逛店,58岁的老李正对着手机直播镜头侃侃而谈:"明代民窑青花,小精品,现在只要......"

以前连智能机都玩不来,如今也学会直播了。这些表面光鲜的"文化商人",多数人银行卡里躺着六、七位数的欠款,老李吐槽现在连民窑生 意都难做,直播 把价格打成了白菜价。

他说:“以前都说搞古玩的心眼多,现在看了某些主播才知道,比不要脸还是这些人狠,什么瞎话都敢说,十个有八个都在骗。”

倒显得他这种老商人变成“纯洁白莲花”了!


日落西山

古玩行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萝卜白菜那 样的生活日用品, 短期的投机行 为绝不长久,需要 中长期的运营来慢慢提升。

然而现实中接触这一行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投机者”,面对满地的“韭菜”,同行们都在割得不亦乐乎,老李苦笑一声:“倒显得我这种人落伍了。”

有多少人,一句通顺的话都打不出来,一篇文章的意思都看不明白。却满脑子都是国宝重器,自己花几百块钱买到就是宝,别人的都是草。

真拿出来精品了,反而不 敢买了。比如一件乾隆 粉彩百子图插屏,一眼到代,拍卖价超过10万,现在6万卖给你敢不敢要?没几个人敢买!


清乾隆 粉彩百子图插屏

老李直言,赝品成为主流不光是市场主导,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玩家们自己。有财力、有眼力、有心态的人永远是少数,他们在自己的本职行业就已经很成功了,花大量钱财买古董,也当成一种文化投资。

但其他所谓的上千万玩家,眼力没练出来,口袋里也没什么钱。搞古玩的目的就是“发财”,心态是“万一捡漏一件呢”?于是赝品也顺应大部分人的心态开始泛滥。

你叫他们买点民窑、民俗钱币、老玉普品,跟“侮辱”似的,必须是几百块钱买的“国宝”才入法眼。

以前还真有捡漏的机会,但那是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现如今真品交易都常在法律边缘游走,谁还敢把好东西摆明面上?都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交流呢!


古玩交流会

外行人永远在“你骗我,我骗他”的怪圈里打转,从来没有真正融入行家的圈子。而真正的行家,其实日子也不太好过,他们战战兢兢的维持着信用,根本就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玩命!

一次走眼可能是十年积累打水漂,一回失信可能会被其他同行列入黑名单。反之若是信誉过硬,打个电话就能调来百万货品。

古玩行业真的是讲诚信的,这不是那些把诚信当个屁的赝品商人可以理解的!

老掌柜们宁可吃半年泡面,也不敢砸了"某某堂"的金字招牌。但那些网络主播,青铜器都敢正大光明的喊着“一线到代”,却半点事没有,就这样还有很多人相信是真的,这不被收割才是怪事。


文物商店

华灯初上时,古玩市场的摊主们又开始布置"穿越时空"的戏台,编着各种“离奇”的故事。真正的老玩家,却坚守在黎明的前一刻,他们等待着彻底“放开”那一天的到来。

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守墓人,又是资本游戏的提线木偶。这场持续了三十年的行业狂欢,终究逃不过“利益”这个永恒的主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