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董,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硬通货。今天不讨论国内那些“限制”,单纯欣赏一下各门类的最贵拍品。

本文梳理十大种类最具代表性的天价古董,疑似假拍和现代艺术品不算在内, 排名不分先后,解读其背后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一、最贵瓷器: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5.5亿人民币)


2010年,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以5.5亿元人民币拍出的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至今稳坐中国瓷器拍卖榜首。

此瓶集粉彩、珐琅彩、镂空雕瓷工艺于一体,瓶身可旋转的设计暗含“天地交泰”的哲学思想,内层绘四季花卉,外层镂雕祥云蝙蝠,极尽乾隆官窑的奢华与巧思。

其工艺难度堪称登峰造极,需分体烧制后精准嵌套,稍有偏差即前功尽弃,现存完整器屈指可数,堪称清代制瓷技术的巅峰之作。

二、最贵高古玉:良渚玉琮王(1.09亿人民币)


2013年澳门中信拍出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王,以1.09亿元刷新高古玉纪录。

这件玉琮高8.9厘米,四面雕刻神人兽面纹,线条细如发丝,展现了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对神权的崇拜与超凡的琢玉技艺。

浙江省博物馆藏另一件同样的“玉琮王”更因体量硕大、纹饰繁复被列为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其“天圆地方”的形制与神秘纹饰,为研究中华早期文明提供了关键物证。

三、最贵书画:《十面灵璧图卷》(5.129亿人民币)


明代画家吴彬的《十面灵璧图卷》于2020年,在北京保利以5.129亿元成交,创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之最。

此卷以十幅画面多角度描绘一块太湖石,融合写实与写意,辅以米万钟、董其昌等名家题跋,堪称文人赏石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其科学性的透视技法与哲学性的空间表达,打破传统山水画范式,被誉为“中国画中的奇作”。

四、最贵书法: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人民币)

黄庭坚晚年巨作《砥柱铭》,在2010年的北京保利拍出4.368亿元,全文600余字,笔力雄健,结字奇崛,墨色变化如波涛起伏,展现了宋代尚意书风的精髓。

此卷历经项元汴、安岐等名家递藏,题跋、鉴藏印跨越千年,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更是中国收藏史的缩影。

五、最贵古籍: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2.6335亿人民币)


2020年永乐拍卖的宋版《王文公文集》以2.6335亿元成交,成为最贵古籍。此孤本收录王安石诗文900余篇,纸张为宋代公文用纸。

背面竟有南宋官民书信墨迹,形成“古籍+信札”的双重文献价值。其版刻风格古朴,校勘精审,是研究王安石思想与宋代政治的一手资料。

六、最贵家具:清康熙御制黄花梨鸾凤牡丹纹大顶箱柜(9890万人民币)


2017年北京保利拍出的这对黄花梨顶箱柜,以9890万元刷新古典家具纪录。柜体通高3.14米,浮雕鸾凤穿牡丹纹饰,刀法圆熟,布局恢弘,铜活錾刻鎏金云龙纹,尽显皇家气派。

其用材考究,黄花梨木纹如行云流水,印证了明式家具向清宫造办处风格的过渡。

七、最贵钱币:户部光绪元宝五分金质样币(5290万人民币)

2023年上海匡时春拍的这枚金币以5290万元创钱币拍卖纪录。此币为清代“圆两之争”货币改革的产物,纯金铸造,正面满汉文“光绪元宝”,背面蟠龙图案栩栩如生,因政策变动未及发行。

存世仅见这一枚,是研究晚清金融史的关键实物,也是当前钱币界的“币王”保持者。

八、最贵铜镜:战国六山纹镜(2100万人民币)


2019年大唐西市拍卖的战国六山纹镜以2100万元成为铜镜之王。镜背六组山字纹环绕钮座,地纹为细密羽状纹,布局严谨,铸造精良。

山字纹象征权力与永恒,此类镜多出自楚国贵族墓,反映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极致与神秘的楚文化信仰。

九、最贵青铜器:西周兮甲盘(2.1275亿人民币)


西泠印社2017年拍出的兮甲盘,以2.1275亿元成为青铜器标王。盘内铭文133字,记载西周重臣尹吉甫征伐猃狁、管理成周市场等史实,是现存商周青铜器铭文字数最多的稀世之品。

其文字书法遒劲,内容涉及军事、经济、法律,堪比一篇西周“国家档案”。

十、最贵佛像: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2.36亿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3年拍出的永乐佛像,以2.36亿港元缔造雕塑品纪录。此像高54厘米,面部饱满慈悲,衣纹流畅写实,莲座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体现汉藏佛教艺术的完美融合。

从新石器玉琮到清代转心瓶,这些天价文物串联起中华文明的基因链。每一件天价背后,是工匠的智慧、文人的情怀、历史的沉淀,以及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塑。

这些数字终将被超越,但文物传承的文明密码将永恒流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