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咏庐山
吴国发
2025年2月21日
内容提要:作者吴国发曾经于1970年、2009年、2014年三次游览庐山。回忆三次游览庐山,联想古今名人题写庐山的诗词,激起我的诗兴,遂作《七律·咏庐山》。
关键词:庐山 七律 白鹿书院 东林寺 仙人洞 鄱阳湖 滕王阁
作者吴国发曾经三次游览庐山。第一次,1970年大学毕业,与我的女友(后来结婚)从北京奔赴工作单位所在地四川省攀枝花市(那时成昆铁路还没有通车),绕道游览庐山;第二次,2009年,我的儿子从加拿大来老家江西省进贤县探望祖母,然后我与儿子游览庐山;第三次,2014年,与我的大弟弟和朋友游览庐山。回忆三次游览庐山,联想古今名人题写庐山的诗词,激起我的诗兴,遂作《七律·咏庐山》。
下图是作者2014年11月2日游览庐山时,坐在导师会客室。
七律·咏庐山
吴国发
雄奇匡庐耸大江,浩瀚鄱湖世无双。
书院祖庭儒释道;瀑布仙洞松云冈。
巫山黄鹤申城暗;井冈滕王洪都彰。
繁荣北国六千里,昌盛南海万顷疆。
【注释】
(1)“匡庐”是庐山的别称。相传周威烈王时期,匡俗先生在此山学道求仙。因此,他的居所被称为“神仙之庐”,山被称为“匡山”或“匡庐”。
(2)庐山“耸大江”,犹如导师在1959年所写《登庐山》中所说“一山飞峙大江边”。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3)“鄱湖”指鄱阳湖。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4)“书院”指白鹿洞书院,又称白鹿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白鹿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白鹿书院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并称。
(5)“祖庭”指东林祖庭,即东林寺。东林祖庭是佛教“莲宗祖庭”的发源地。庐山另有西林寺。公元1084年4月24日,苏轼游览庐山时,在西林寺赋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庐山的瀑布因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而闻名于世。其实,庐山的瀑布与贵州黄果树瀑布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仙洞”指仙人洞。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原名佛手岩。它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庐山的仙人洞因导师于1961年9月9日写作的下列诗篇而闻名于世: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8)“巫山黄鹤申城”指庐山北面长江流域的巫山、黄鹤楼、上海市。“申城”是上海的别称。
(9)“井冈滕王洪都”指庐山南面的井冈山、滕王阁、南昌市。“洪都”指南昌。唐朝把南昌设立为洪州都督府,简称洪都。导师把南昌称为洪都。1965年12月24日,导师在南昌赋诗:
七律·洪都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10)“北国六千里”,从庐山到东北满洲里的距离大约6000里(3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