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叶檀财经团队
最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谷雨实验室一篇两万字左右的轻纪实。
纪实的内容是回顾2月12日在大连去世的中国著名女性学专家李小江老师的生平。李小江老师被不少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波伏娃”,上野千鹤子也十分尊崇她,两个人交情颇深。
最初做研究的时候,李小江老师试图在史书中寻找女人的足迹,结果令人失望,妇女未载史册。哲学也一样,哲学家中99.9%都是男性,很多人不结婚,但都有女人照顾他们的生活。人类是由男女共同构成的,所有关于人的学问和历史中怎么能没有女人的位置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困惑,李小江老师开启了她的女性学人生。
(图源:pixabay)
80年代做女性研究,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
但李小江却用一种别样的人生态度,坦然面对困难。李小江认为,一个人在精神上站起来,不是靠争论,而是真真正正去做事情。解释是一件最没有用的事情,自己做事情才重要。
谷雨实验室在文章中写道,李小江非常喜欢爱因斯坦,电脑里一直留着一篇爱因斯坦写世界观的文字,正是这样的世界观,支持着李小江渡过生命中的诸多艰难时刻。
爱因斯坦将客观世界描述为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一切宗教、人文和科学都是为了解开这个谜题,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会在某一刻获得“灵魂沉醉喜悦中的强烈战栗”和“一种壮丽的美”。
李小江说,她时而能从知识中感受到这种“壮丽之美”,这足以帮她抵御孤独、争议和批评。这些东西鼓舞了她,壮大了她,让她可以去抵挡那些来自于不同方向的东西。
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是谁也逃不过的结局。
73岁,李小江被查出乳腺癌晚期,在和病魔斗争的过程中,李小江获得了新的人生感悟。她认为,与身体的博弈是思想和精神可能深入精进的契机,用生命去认识生命可能也是一种机缘。
病情稍有稳定,她便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记录故事,整理书籍。
李小江常说的话,to do or to die,她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人生格言。
李小江让人坚定了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当下的沉醉而欢喜,尽力而为,不留遗憾。
(图源:pixabay)
#01
科技强势,南下资金滚滚流入香港市场
本周A股和港股表现均出现科技强势,银行强势的哑铃型结构。
座谈会之后,市场一度利好兑现,但调整了仅一天便企稳回升,以科技股为代表的强势板块甚至再创新高。
港股已经成为2025年表现最好的主要市场之一。
恒生涨得好,恒生科技涨得更好。截止2025年2月21日,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已经超过30%,笑傲全球股市。
恒生科技能有如此表现,和一系列的利好分不开。deepseek之后,中国科技巨头利好不断,座谈会的召开给市场加了一把火。
阿里巴巴的业绩大超预期,是最新的股市催化剂。据华尔街见闻2月21日消息,阿里巴巴最新一季财报显示,几乎所有业绩都超出市场预期。
营收增速创一年以来最快速度,电商淘天业务收入加快,阿里云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且增幅近两年以来最高,AI板块收入更是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图源:pixabay)
这还没完,最令市场兴奋的是阿里重新大笔投资。据阿里巴巴季报,最新一季阿里巴巴资本开支达到惊人的318亿元,同比大增259%,环比也大增82%。
在财报会上,阿里CEO吴泳铭进一步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这个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三年投入规模将超过过去10年总和。
据机构估算,未来三年,阿里每年资本开始将在1500亿以上。
在阿里的带领下,2月21日,中概股在美股逆势上涨,和纳斯达克背离。同一天,因为同样的原因,恒生科技涨幅接近6%,超过924政策后最高点位,再创新高。
从市场角度看,中国科技的信心确实回来了。
阿里超预期加码AI,加上此前的字节跳动All in AI,国内科技巨头的AI战局一触即发。目前各机构纷纷调高2025年以后国内AI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资本开支。
以前我们总说企业不愿意投资,但在AI时代,头部科技企业已然开始新一轮投资,命运的齿轮重新转动起来了。
(图源:pixabay)
更有意思的是,近期京东和美团两家激烈竞争的公司,股价也都被带了起来,足见市场有多火热。
2月19日,京东官网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京东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京东成为中国第一家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
据北京日报报道,外卖平台上的骑手大部分是众包骑手,也有部分骑手是平台专送骑手,在相对灵活的合作方式中,骑手流动性较大,平台通常没有给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而是会通过职业伤害险、意外险等,为骑手提供安全保障。
京东破天荒的给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值得大大的点个赞。
在京东的政策刺激下,美团跟进。京东宣布消息后不久,美团也表示,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站在社会角度,企业愿意为员工基本保障可以提升社会整体效率,但站在资本市场看问题,就是另外一个画风了。京东和美团要担负更多的成本,从而降低盈利预期。两个公司的股价也有最直接的反应,在港股高歌猛进,科技股大涨的时候,京东和美团的表现差强人意。
从竞争的角度看问题,京东此举算是近期第二次对美团发起进攻了。
(图源:pixabay)
不久前,京东外卖刚宣布0佣金计划。据京东官方微信公众号“京东黑板报”发布的消息,2月11日起,京东外卖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并宣布在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可享受全年免佣金。
美团目前佣金为6%到8%,京东掀了桌子。作为消费者和商家来说,乐见京东免佣金政策,但一下子让美团和外卖甚至本地生活的竞争格局白热化。
可以预见,美团和京东之间的恶战在所难免。
除了中美关系、科技企业等催化等因素,南下资金持续大举南下,也是重要的推动力。
2月18日这一天具有代表性。
在A股回调之际,南下资金却大举买入200亿元之多。历史上,南下资金净买入超过200亿,只有三次,一次是2021年1月20日,另一次是2024年2月23日,第三次就是2025年2月18日。
(图片为2月18日南下资金)
我们此前在文章《金融战关键时刻,万亿美元驰援香港?》中曾专门写到,央行1月13日破天荒第一次提出要大幅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这可能意味着,数以万亿的资金会源源不断驰援香港,稳定香港市场。
南下资金凶猛,正是在上述背景的结果。
在香港头部企业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估值修复比较快,小米等公司已经不算便宜。这些风险,投资者要酌情考虑。
当然,站在国家的角度看,A股IPO和再融资收紧后,大量企业需要一个泄洪出口。如果估值一直上不去,不利于企业获得融资。香港市场目前的热况,适配于可预见的赴港上市潮。
而越来越多企业,大企业到港股融资,势必会造成香港市场的压力。从供给角度考虑,后续可能会存在再平衡的问题,类似印度市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表现不俗,但随着IPO越来越大,最终步入调整。
只是,这中间有个时间差,给投资者机会。
(图源:pixabay)
#02
A股有个性,科技银行居然同时“雄起”
聊完港股,再来看A股。
A股近期也算强势,调整时间越来越短,科技股向上的动力越来越足,且并没有因为银行板块的拉抬,造成市场情绪低迷。这在此前是比较少见的。
作为算力硬件投资的主阵地,A股有大量产业链上的公司。
在阿里消息的刺激下,2月21日,科创50暴涨6%。寒武纪、海光等算力龙头涨幅均在15%以上,科创50也一跃924政策高点,再创新高。
两市的成交量温和上涨。2月21日,两市成交量再度突破2万亿,水位上升加上短期的乐观情绪,让市场能够承载银行和科技双双上涨。
过去水火不容的银行股和科技股甚至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科技股上涨可以理解,为什么银行也会涨?以工行为代表的不少银行,甚至还创下了新高。
就短期因素来说,近期的小作文,比较符合市场对政策的预期。且科技股崛起和中美关系的再平衡,让降息降准的短期必要性降低,对银行利差的修复有帮助。
中长期来看,银行作为股息率优质标的,在房地产风险逐步缓解的过程中,越来越被保险等长期资金认可,甚至作为债券的替代选项。
粗线条的可以理解为,买科技股的人和买银行股的人,压根不是一路人,各做各的,只是在当前恰好一起上涨。
(图源:pixabay)
现在市场信心起来了,很少有人再谈什么放水之类的话题了。我们一直坚持认为,如果靠印钱能解决经济问题,问题早就解决了。如果靠发钱能解决问题,世界上可能也不会有经济问题了。
归根到底要看产业,看创新。中国,还要看产业,看科技创新,看消费。
#03
马斯克很忙,但发布了个AI大模型,华人自我竞争
不知从何时开始,AI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话题,国家议题。有没有AI,能不能高效使用AI,成了中美乃至世界格局演进的重要契机,作用堪比核武器。
正因为AI如此重要,中美两国开足马力希望赶超对方。deepseek火爆全球后,美国企业都感受到巨大压力,OpenAI宣布开源后,另一大玩家马斯克也有新动作。
作为本周最热的AI话题,马斯克旗下的XAI发布Grok 3,一周前就吊足了市场胃口。按照马斯克此前的说法,Grok 3是比deepseek更强的模型。
事实当真如此吗?
根据XAI公布的一些技术图表来看,在数学推理、科学逻辑推理和代码写作等能力表现方面,Grok-3在多项benchmark测试中均取得了比DeepSeek-v3、GPT-4o、Gemini-2 pro更优的效果。
xAI工程师介绍,虽然Grok起步较晚,但在MMLU得分上以超快的速度追上了ChatGPT;Grok-3和Grok-3 mini在多方面性能上都超过或媲美Gemini、DeepSeek和ChatGPT等对手。
为什么Grok起步晚,还能追上来呢?当然,这跟Grok进行比较的方法有关,如果换一种方法,不一定能赶上DeepSeek等模型。
还有一个原因,大力出奇迹,钱够多,卡够多。据澎湃新闻,xAI报告称,Grok 3的开发得益于其仅用八个月时间就建成的Colossus超级计算机。该系统由100,000个英伟达H100 GPU驱动,为训练提供了2亿个GPU小时,比其前身Grok 2增加了十倍的计算资源。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使Grok 3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大型数据集,缩短了训练时间并显著提高了模型准确性。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披露了 Grok 3 的训练成本。据老马自己说,Grok 3 训练过程累计消耗20 万块英伟达GPU。
deepseek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大力出奇迹的惯性思维,但老马似乎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AI路径。他只是在跟山姆奥特曼斗争。
很多人在看完Grok 3 后得出一个结论,Grok 3 没有老马吹得厉害。
(图源:pixabay)
据极客公园公众号2月19日的文章,有网友对比了使用 2000 张 H800 训练两个月得出的 DeepSeek V3,计算出 Grok3 其实际的训练算力消耗是 V3 的 263 倍。而 DeeSeek V3 在大模型竞技场榜单上与得分 1402 分的 Grok3 的差距,甚至还不到 100 分。
用263倍的算力消耗,换来100分的差距,性价比似乎太低了。这次Grok3的表现,让不少人意识到,靠堆积算力产生突破的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
结合deepseek的出现,AI竞争的关键是人才。马斯克的发布会有一个四个人,中间两个黄皮肤,很像华裔。
据ITBear科技资讯,其中有一名来自杭州的天才吴宇怀。吴宇怀是杭州建兰中学的毕业生,高中毕业后到多伦多读大学,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博士后研究。
马斯克团队的华人面孔,再次证明华人头脑或许确实适合做AI。拥有更多优秀的华人头脑,也许意味着会在角逐中处于有利位置。
据日经中文报道,美国麦克罗波洛智库的分析显示,在美国企业和研究机构专门从事AI研究的顶尖学者中,毕业于中国本土大学的人数最多,他们很多都是在中国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前往美国攻读研究生的。2019年这一比例为27%,2022年已经达到38%,而当年毕业于美国大学的AI研究人员占比是37%。
(图源:pixabay)
不知道特朗普要不要给这些优秀人才签证呢?因为美国的政策变化,国内AI潮兴起,越来越多海外大牛回到国内。
据新浪财经2月18日消息,资深AI专家吴永辉博士近期已从谷歌离职,正式加盟字节跳动。对此,字节跳动相关人士予以确认。目前,吴永辉博士已入职字节跳动。
据澎湃新闻2月19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官网更新显示,原任美国莱斯大学终身教授的钮凤林已回国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杰出讲席教授。
芯东西则在2月19日报道,曾参与研发苹果3nm M3/M4芯片的王寰宇博士,已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担任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25年秋季有多个博士生和硕士生招生指标。
美国人才回国浪潮似乎正在开启。
当然,只有人才还是不够,还需要有适合人才发挥头脑的环境。近期,被媒体广泛报道的deepseek“AI才女” 罗福莉就希望互联网能让自己安安静静做点事情。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罗福莉的一名亲属确认,罗福莉已到新岗位上班,但未提及是否正式入职小米。此前《证券时报》报道,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希望用千万年薪挖角罗福莉,邀请她到小米带领团队从事AI大模型研究,该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科技过度娱乐化,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事。
#04
土地市场大消息,地王和收储,守住房地产不破的底线
本周小作文流出,未经证实的内容里有一点很重要,政府可能推出万亿级的房地产收储计划。
实际上,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土储计划。
2月18日财联社报道,北京打响土储专项债第一枪。北京最近发行了一批地方政府债券,包括101亿元一般债券和 462.9亿元专项债券。其中,462.9亿元专项债券主要的募资用途就是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储备等方向。
广东或许是2025年土储最先开始的地区。据财经网消息,春节后,广东省内多地密集发布拟回购存量闲置土地的公示。据不完全统计,珠海土储数量14宗,涉及金额66亿,惠州8宗,规模近50亿,茂名、中山、河源分别为4宗、3宗和3宗,金额均在10亿以上。
另据克而瑞统计,截至2月12日,广东省内有七个城市披露了收储计划,共涉及地块48宗,收储总价为171亿元。
资金从哪来?
据财新报道,2025年 1 月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提及“对于实施利用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政策,广东正在积极研究推进,争取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广东的提法,北京的第一枪,依据是2024年11月自然资源部的政策。2024年1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允许专项债用于回购存量土地。
据国海证券的整理,专项债土储始于2017年。当时,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目的是促进土地储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说白了就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图源:pixabay)
2019年,也就是本轮调控大周期的关键节点,国常会明确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从此,土地市场更多成了房地产企业博弈的地方,直到现在。
从2021年地产周期见顶以来,肉眼可见各地土地越来越难卖,开发商手里的闲置土地越来越难以消化。为了托底土地市场,2024年底土地储备专项债政策重出江湖,2025年是政策落地的第一年。
新周期开始了。
这一次,会有多少弹药,借由专项债,进入土地市场呢?国海证券根据过往三年新增专项债情况,以及2017年到2019年土储专项债占比,估算的结果是1万亿。
1万亿意味着什么?国海证券根据近5年的土地成交楼面价估算,相当于1亿~2亿平方米土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97385万平方米。土储的面积约合10%到20%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这仅仅是估算,究竟是多是少无法确定。
正因为无法确定,广东各地出现抢额度现象。据财新网报道,一名要求匿名的财政系统人士称,中央下发给每个省份的专项债额度有限,广东省又是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的试点省份,“各个城市之间是零和博弈,动作慢的城市可能就没有额度了”。
从近期股市信心回暖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在信心不足的时候,政府花钱的效率往往很低,容易出现花大钱办小事,如果信心起来了,可能都不用太多弹药,就能够撬动信心,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如果房价一直跌,人们对地产没信心,政府花大钱,能够起到的效果或许只是兜底,防风险。
一旦人们看到房地产市场有利可图,收储计划可能也可以放回抽屉里了。早获资金早受益。
(图源:pixabay)
楼市还是要稳定,稳定,再要稳定,否则消费和金融底线守不住。
近期人们关注重点都在科技上,但楼市还是值得持续跟踪,毕竟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富效应是消费者投资和消费的基础。
2月19日,官方终于公布了2025年楼市的第一份成绩单——70个大中城市1月份的房价数据。
结果有喜有忧。
喜的是新房房价稍微有点起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月,70个大中城市中有24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比2024年12月多了1个。
别看就多了1个城市,就数量而言,已经创2023年7月以来新高。
这24个城市中,有15个是二线城市,另有上海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和七个三线城市。
据财新网的统计,二线城市新房价格是2023年6月以来首次上涨。考虑到二线城市的数量,这样的上涨让人颇感欣慰。
在二线城市里,南京、成都表现最好,环比均上涨了0.7%,领跑所有城市。这两个城市在2024年12月以0.6%的环比涨幅笑傲中国,环比连续领跑,说明两地新房市场含金量颇高。
二手房方面,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上涨的城市有7个,比去年12月份减少了2个。下跌的城市为60个,占比仍然在9成左右。
(图源:pixabay)
随着城市化进入后半程,越来越多城市二手房占主导地位,二手房也更能反映中国楼市的温度。接近9成城市的二手房下跌,说明当前楼市仍然不太稳固。
7个环比上涨的城市,基本是一二线城市,其中上海、深圳环比上涨0.4%,宁波上涨0.3%,成都、无锡均上涨0.2%,北京、天津均上涨0.1%。
官方有官方的统计,机构有机构的整理。在官方公布数字前不久,中指研究院也公布了2025年全国的二手房数据。
数据显示,2025年1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51%,同比下跌7.22%;十大城市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22%,同比下跌6.46%。
具体看城市,1月份十大城市里只有成都二手住宅价格上涨,涨幅不大,仅0.12%。深圳持平,位列第二,上海、重庆(主城区)和北京环比跌幅均在0.1%-0.2%,天津、广州、杭州和武汉环比跌幅均在0.3%-0.5%之间,南京环比跌幅最大,为0.54%。
中指研究院的数字和官方的数字有不小的差别。官方的数字,环比上涨的有7个头部城市,中指研究院只有1个。7和1的差别,或许在于悲观还是更悲观,都是冷色调,只是色调有差别。
近期,无论是舆论还是资本市场,非常明显的趋势是,以房地产为首的产业链正在被各种科技狠活替代。这样的局面,可能是十年前,甚至三年前,谁都想象不到的。
#05
国际化疾行军,中国国际化再迎重磅消息
世界有喜有忧,特朗普激起千层浪。
另一方面,白宫已经在憧憬从各国尤其是从中国获得的关税收入。据FX168披露,2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估算,美国对华10%关税将在未来10年产生5000亿至1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而白宫减税约4.5万亿美元的成本,看来特朗普还需要从全球四处找钱。
面对此情况,我们必须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
2月19日,《韩国经济日报》引述负责中国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筹备工作的未具名高级官员说,中国政府需要加强与韩国的合作,后者将于今年10月承办APEC峰会。
另据韩国媒体报道,中国可能最早于5月解除已实施八年的“限韩令”,韩国外交部称,将更积极韩中文娱交流。这对喜欢韩流的人是好消息,有可能他们很快可以看到韩国影视、流行音乐和消费产品输华的限制。
(图源:pixabay)
针对中国计划取消实施八年的“限韩令”,韩联社周四援引韩国外交部称,他们将更积极推动韩中文娱交流。韩国经济日报报道出炉后,韩国多只相关股票当天集体飙升。
市场对于一些消息已经麻木,不管是黄金还是原油。2月21日英为财经报道,当天欧盘时段,WTI原油期货小幅走低,跌至关键的50%回档位72.08美元下方,50日移动均线71.93美元下方。73.65-70.12美元的短期区间反映了中性情绪,价格在摆动顶部、底部、移动平均线和回调水平之间波动。
交易者在观望,不在意特朗普宣布还要开采多少原油,也不管俄乌局势是否会导致原油产量增加,大家主打一个,没感觉,谁让市场一天三个重磅消息呢,根本反应不过来。市场正在分析,什么是真正的重磅消息,什么是真正的关键信息。
但欧美形势正在推动新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形成,这对于全球经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才刚刚开始。
未来已来,后知后觉等未来来了才会知道,未来没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没有未来。
(图源:pixabay)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叶檀财经矩阵号
声明:近期,不少人以叶檀财经的名义,或xx叶檀、叶檀xx等名义,在各大平台售卖和股市相关的课程,进行和股市相关的直播。
在此,我们声明,任何和股市相关的直播、课程,均与叶檀财经无关,也没有得到叶檀财经或叶檀本人的授权,认可。
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暖人生、叶檀聊人生、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抖音号叶檀财经、檀姐姐暖人生,小红书号叶檀财经,快手号叶檀财经,头条号叶檀财经,百家号叶檀,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和叶檀对其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放松心情,把学习和享受贯穿在悠长的人生中,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