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驾崩,尸体发臭,为何赵高却能骗过所有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要先了解这个“瞒天过海”的过程。
1.赵高的“瞒天过海”
秦始皇三十七年,第一位君临天下的君主也来到了他人生的尽头,由于恐惧死亡,所以他不敢提“死”,并下令让大臣也不能说。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 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史记·秦始皇本纪》
也正是因为这道命令,给赵高提供了最好的前提和条件,让赵高“瞒天过海”有了可能。
更何况赵高还得到了大秦二号人物李斯的帮助。
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史记·秦始皇本纪》
此时,包括赵高、李斯、胡亥在内确实已经有五、六个人知道了秦始皇已经去世。
但这些人要么站在赵高这一边,要么不敢站在赵高的对立面。
赵高作为中车府令处理秦始皇的内务,李斯作为丞相处理秦始皇的政务,让一切再次恢复了井然有序。
因此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就这么被隐瞒了下来。
可是秦始皇死后,尸体腐烂,很快就发出了臭味,赵高于是命令手下买了一车鲍鱼来掩盖。
直到回到咸阳,胡亥正式登基,成为皇帝。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问题是鲍鱼的味道真的就能掩盖秦始皇尸体的臭味吗?
2.指鹿为马
这里笔者要给大家指出一个误区,那就是:胡亥确实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他并不是没有竞争力。
胡亥是秦始皇最喜欢的孩子,也因此才得以在“诸子皆留咸阳”的时候,成为唯一一个跟随始皇帝外出的儿子。
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史记·秦始皇本纪》
也正因如此,把胡亥提上皇位虽然名不正,但是言却顺。
大家应该都记得赵高所谓“指鹿为马”的把戏。
明明是一头鹿,但是大臣们却不敢违抗赵高,所以都说是马。
这里赵高虽然没有后来的威信,但他借助秦始皇“恶言死”的命令,一样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知道秦始皇驾崩消息的人密不透风,不知道消息的人“不敢言”,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地方官吏请奏秦始皇的政令,可以由李斯批改,实在压不下来的,赵高也可以用自己的办法蒙混过关。
但此时还不是万无一失,因为有一支军队是完全效忠秦始皇的,他们的名字是——卫戍军。
如果卫戍军不肯听命胡亥,那么赵高的阴谋也将付诸东流。
好在秦朝是“军事立国”,因此这支军队只想着执行秦始皇的命令。
可秦始皇的命令就是赵高发出来的,因此只需要让卫戍执行“秦始皇”的命令就行了。
李斯作为扶苏的老丈人、大秦二号人物,都不得不和赵高合作,其余人等又怎么敢说个“不”?
哪怕身边的人已经猜到了秦始皇已经驾崩了,可他们也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沉默、明哲保身。
3.赵高的回城路线
返回咸阳途中,赵高也做了充足的打算。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赐死公子扶苏”。
当时秦始皇驾崩于河北沙丘后,赵高并没有选择抄近路直达咸阳而是自内蒙古九原绕路。
这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就是这些地区人烟荒芜,方便封锁消息,第二个就是防备扶苏“谋反”。
如果秦始皇回到咸阳,传出驾崩的消息,而扶苏和蒙恬却率领三十万蒙家军前来讨要说法,这场闹剧将难以收场。
而九原在长城之外,赵高仍然可以假借秦始皇的名义发布召令,以此来号令天下。
只可惜,扶苏在看到诏令的第一时间就选择了自杀,让赵高再也没有了顾忌。
很多人认为扶苏是“大秦最后的希望”,可如此性格懦弱之人又怎么可以征服六国、号令天下呢?
总结
1.秦始皇“恶言死”
这条命令帮助赵高解决了超过99.9%的问题,也是帮助赵高成功的最重要前提。
2.李斯的加入
他的加入,使得赵高的成功有了保障。
作为大秦二号人物,李斯的话语权是远比赵高要高的,而且李斯可以独立处理大秦政务。
即便没有了秦始皇,李斯也可以保证大秦帝国的正常运转。
3.赵高的身份
赵高作为“内务主管”,是为数不多可以贴身接近秦始皇的人,因此他还可以密令身边人,将消息包裹起来。
更何况赵高不仅是秦始皇身边为数不多的“信任内侍”,而且还是大秦宗室,在那个极度讲究尊卑血缘的年代,赵高的身份也让他的命令增加了几分威严。
4.秦二世胡亥的信任
这里笔者要给大家解释一个误区,赵高虽然是“宦官”,但他的出身其实一点也不低,他不仅是秦国宗室,而且精通律法,只不过触犯了死刑,好在秦始皇出手相助,这才侥幸免死。
因此对于胡亥,赵高其实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叔叔”。
对于赵高的命令,胡亥是深信不疑的。
这也为后来胡亥身死买下了伏笔。
正因为信任赵高,所以胡亥接受了赵高的建议,成为“秦二世”,让赵高的密谋正式“名正言顺”。
毕竟就算赵高再怎么瞒天过海,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也终究会传播出去。
可胡亥的存在,让秦始皇有了继承人,就算消息暴露,胡亥也可以名正言顺成为“秦二世”,继承大统,保住赵高。
5.扶苏自杀
在这场阴谋里,扶苏是唯一一个可以拨乱反正的人,因为他不仅是大秦王朝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而且还是三十万蒙家军的主人。
他不仅有资格,而且有能力竞争皇位,倘若他拒不执行“秦始皇的命令”,率领三十万蒙家军攻入咸阳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就算不反攻,他也可以拖下去,直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名正言顺地入主咸阳。
哪怕赵高在内蒙古九原赖着不回来,也没法改变天下大势,等到大局已定,赵高也只能成为长城外的“孤魂野鬼”。
只可惜,这一切随着扶苏的自杀成为了历史上的消响。
扶苏自杀,蒙恬也就只剩下了束手就擒的结局。
最终,赵高获得了他想要的一切。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