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西北方向爆发大规模装甲集群战斗,俄军歼灭乌克兰装甲突击集群及其增援部队,造成近万人伤亡。
一支以T-72变体坦克为主的乌军装甲集群正在向库尔斯克方向推进。该部队装备精良,配备西方提供的“豹式”主战坦克,还有多套“阿斯特”防空系统和“海马斯”火箭炮。俄军指挥部判断,这可能是乌军为打开库尔斯克战线而部署的主力突击集群。
俄军随即启动“猎鹰-24”联合打击预案。地面雷达系统与“白鹰”无人机编队构建起全域感知网络,实时追踪乌军装甲集群动向。同时,Ka-52M“黑鲨”武装直升机编队与“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形成区域打击体系。新式的“柳叶刀-KM”精确制导武器系统也被部署到位,这是俄军首次在实战中大规模使用该系统。
俄军采取“分割包围”战术,先由“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对乌军装甲集群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瘫痪其指挥通信系统。随后,Ka-52M武装直升机编队从多方向突击,重点打击乌军的防空系统和火力支援装备。地面部队则利用“柳叶刀-KM”系统,对乌军主战坦克进行清除。
经过4小时的激战,乌军装甲集群被分割成孤立战斗群,装甲部队的优势不再。战场统计,俄军缴获各型军用车辆23辆,包括3辆完好的“豹2”主战坦克和2套“海马斯”火箭炮系统,还俘虏360名乌军官兵,其中包括2名团级指挥官、12名营级军官和35名技术骨干。
但这只是战斗的开始。得知前线告急后,乌军指挥部紧急调派驻扎在苏梅州的第47机械化旅和第92独立机械化旅增援,总兵力约8500人。该部队装备精良,配备北约制式武器,还有电子对抗系统。
俄军早已发现乌军的增援意图。在别尔哥罗德森林地带,俄军布置火力网,最后被歼灭。“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系统与“口径”巡航导弹构成多层火力覆盖,同时部署新研制的“电磁-2”电子战系统,可压制敌方通信和导航设备。
乌军增援部队进入预设区域后,俄军立即实施“蜂巢”式区域拒止作战。先由“电磁-2”系统瘫痪乌军的通信网络和GPS导航系统,导致各部队之间协同作战能力丧失。随后,“龙卷风”火箭炮系统对主要通道实施攻击,切断增援部队的前进路线。“口径”巡航导弹则打击乌军的指挥所和后勤补给点。
在长达6小时的打击下,乌军增援部队损失惨重。据俄方统计,第47机械化旅损失约70%的有生力量,第92独立机械化旅损失85%的作战装备。两个旅的指挥系统瘫痪,战斗力几乎崩溃。
大量西方提供的先进武器被摧毁或缴获,包括“豹2”主战坦克、“海马斯”火箭炮、“阿斯特”防空系统等,这些装备的替代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补充。大批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和技术骨干伤亡或被俘,这对乌军的作战能力造成打击。
俄军缴获西方提供的加密通信设备和电子对抗系统,这些装备的机密数据可能已被俄方掌握。此外,乌军的防空系统也出现漏洞,这直接影响到其在整个东线战场的防御能力。
对俄军来说,此次战役巩固战略优势,更重要的是验证新型作战理念。俄军成功地将传统机械化部队与信息化作战系统相结合,构建一套联合作战体系。“柳叶刀-KM”精确制导武器和“电磁-2”电子战系统的表现,证明俄军在一些军事技术领域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乌军在该地区的进攻能力被削弱,不得不转入防御。俄军则获得战略主动权,可以选择时机对周边乌军阵地施加压力。这种态势变化可能会影响整个东线战场的力量对比。
西方援助装备的战场表现不如预期,引发关于援助效果的讨论。部分欧洲国家已开始重新评估对乌军援助政策。一些人对是否继续大规模提供重型装备存在分歧,这可能会影响未来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力度。
尽管装备西方武器,但在实际作战中,乌军未能整合各类作战系统,这导致战役的失利。这一教训可能会促使乌克兰及其盟国重新思考军事援助的方向,从提供装备转向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