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武装部队于2024年8月6日,对库尔斯克州边境地区发起进攻。此次行动动用兵力规模达千人以上,主要由装备精良的旅级单位构成,包括第22机械化旅、第82空降突击旅以及第117机械化旅等多支部队。

库尔斯克地区防御系统薄弱,边境警戒部队未能及时发现乌军集结,电子侦察系统未能捕捉到乌方战前准备。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边防部队仅在战斗打响后才发出警报,反应滞后,暴露情报系统漏洞。

截至8月15日,乌军已控制库尔斯克州境内82个定居点,占领面积达1150平方公里,突进最大纵深达35公里。在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乌军展现出高效的机动作战能力与协同作战水平。在推进过程中,乌军摧毁俄军T-72/80/90系列主战坦克37辆,装甲车辆52台,火炮系统28门,防空系统11套。乌军防空部队击落4架俄军Ka-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和2架Su-34战斗轰炸机。

乌方公布的数据已俘获俄军军人超过147人,主要来自边境守备部队与仓促调集的预备役人员,包括若干名军官,其中最高军衔为上校。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消息称,格拉西莫夫已在前线成立临时指挥所,直接协调应对行动。俄军紧急从顿巴斯、扎波罗热、赫尔松等多个战略方向抽调兵力支援库尔斯克方向,包括第11军、第20集团军中的多支作战单位,以及空降兵第76师和第106师的部分兵力。

乌军此次行动利用俄方防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通过电子战手段干扰俄军通信系统,选择防御薄弱区域实施突破,随后快速扩大战果。乌军特种部队在先导作用、侦察情报收集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主力部队开辟安全通道。

此次行动中,乌军重点占领谢贝基诺、苏贾等战略要点,控制部分边境公路与铁路枢纽,切断俄军补给线。乌军还对库尔斯克核电站周边地区实施控制,迫使俄方提高电站安全级别,分散防御注意力。

此次行动动用乌军最后的战略预备力量,包括多支配备有美制M1A1主战坦克、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和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的部队。第一梯队作战部队规模约1000-1200人,而整体投入兵力接近10000人,这几乎耗尽乌克兰在北部战区可用的战略机动兵力。

在东部顿巴斯战线和南部扎波罗热战线持续承压的情况下,乌军抽调如此规模的战略预备队投入库尔斯克方向,存在风险。第82空降突击旅和第117机械化旅原本是为应对哈尔科夫方向可能出现的危机而预留的战略机动力量。目前这些部队深入俄罗斯领土,补给线延长,若俄军组织反击,这些部队将面临被包围的威胁。装备精良的部队一旦遭受重创,乌克兰短期内难以重建类似战斗力的预备队。

库尔斯克地区被侵入后,俄军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俄军正在苏梅州方向集结兵力,该地区成为新的战略进攻方向的可能性大增。俄罗斯目前已在乌克兰战场投入兵力约55-60万人。

苏梅州边境地区目前仅有国民警卫队和边防部队把守,缺乏重型装备与防空系统。如果俄军对该地区发起进攻,乌军将面临两线作战的挑战,战略纵深将进一步压缩。俄军突破苏梅防线,基辅东北方向的安全将面临威胁,这将迫使乌军从其他方向抽调更多兵力增援,削弱东部战线防御能力。

2024年初以来,随着西方军事援助节奏放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逐步调整立场,表达恢复谈判的意愿。美国、德国、法国等盟国也在推动谈判进程。然而,库尔斯克突袭后,俄罗斯总统明确表示,任何谈判必须以乌军完全撤出库尔斯克州为前提条件,并要求乌方承诺放弃加入北约的诉求。

反观,乌军库尔斯克行动在短期内扭转战场叙事,但从长期来看,可能加剧冲突并延长战争持续时间。这一行动迎合乌克兰国内民众对反攻的期待,但也使得冲突解决的外交路径变得复杂。

乌军在多条战线承压,东部顿巴斯地区多个战略据点相继失守,包括阿夫杰耶夫卡、恰索夫亚尔等重要防御节点。前线部队因持续高强度作战导致装备损耗率高达38%,人员伤亡率维持在不可持续水平,多支主力旅团战斗力下降。

乌克兰政府军费开支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9%,国家财政赤字攀升至历史高点。美国国会延迟批准对乌援助计划导致弹药短缺,欧盟成员国内部分歧加剧,使援助交付进度放缓。乌军炮兵部队已被迫实施弹药配给制度,每日炮弹使用量不足俄军的五分之一,限制乌军火力支援能力。

部队轮换周期延长,战斗疲劳现象普遍,逃兵率上升。乌克兰公众对战争前景的悲观情绪升温,民众对政府战争管理能力的质疑声增多。若不能扭转战场颓势,持续的失利将导致军心动摇。

即使无法改变整体战略态势,但成功进入敌方领土足以重塑乌军战斗意志,展示乌克兰仍保持主动出击能力。库尔斯克突袭成功后,乌克兰社交媒体上爱国情绪升温,军队招募站报名人数短期激增,显示行动在士气层面取得效果。

随着国际社会对乌克兰战争出现"疲劳症候群",援助意愿逐渐下降,乌方迫切需要证明自身价值。库尔斯克行动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重申支持,德国政府加快"空中防御倡议"装备交付进度,英国新任首相承诺额外提供军事援助,显示乌方在外交层面取得部分成效。

战场动态监测显示,俄军为应对库尔斯克方向威胁,已从顿巴斯方向抽调部队增援边境地区,包括第144近卫摩托化步兵师主力和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部分兵力。

俄军原计划在8月中旬对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防线发起总攻,现已被迫推迟实施。顿涅茨克方向俄军进攻强度已明显降低,日均进攻次数减少,小规模进攻替代突击行动。

俄罗斯国防部原本承诺"特别军事行动"局限于乌克兰领土,库尔斯克事件打破这一叙事。库尔斯克州已疏散平民,边境地区民众对政府保护能力的质疑声增多,莫斯科红场反战示威活动虽被镇压,但反映公众情绪变化。乌方希望通过制造"本土不安全感",增加俄罗斯政府的战争成本,动摇俄方持久战意志。

乌克兰军方选择库尔斯克州作为突袭目标经过战略评估。该地区边防力量薄弱,多为边防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把守,缺乏防御工事系统。地形分析显示,库尔斯克州西部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有利于机械化部队推进。此外,该地区与乌克兰苏梅州接壤,补给线相对安全可靠。库尔斯克核电站的存在使俄军不敢轻易使用火力,为乌军创造战场环境。

乌方此次行动面临战略持续性挑战。控制俄罗斯领土将消耗大量兵力资源,而俄方拥有战略纵深和兵力数量优势,长期来看乌军难以维持攻势。库尔斯克方向如演变为消耗战,对本已资源匮乏的乌克兰不利。乌方可能试图利用手中的"俄罗斯领土牌"换取未来谈判中的筹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