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学习书法,只看笔法和血肉,自身的文艺修养,丝毫不注重,这种方式是错误的,邱振中先生曾说:“文辞是书法作品的题材……文辞之‘境’总会有意无意浮现于心中,叠加与线条之‘境’上”。


接着又说:“只有这两‘境’首先达到协调,然后才谈得上‘意’与‘境’的融合:作者主观世界与线条之‘境’和文辞之‘境’的统一”,古人也常言“诗书不分家”,优秀的诗词作品,内层气格深厚,能影响到书法


譬如虞世南、颜真卿,他们学识渊博,书法肌理深厚,意韵悠远,内含个人气骨,总是更胜一筹,除了专业的书法家,古代很多“大文豪”,水平亦是不容小觑。

就像王羲之的曾孙——谢灵运,深谙家传笔法,论就实力,强过唐代的专业书家,众所周知,魏晋时期笔法“秘不外传”,只在家族、师徒之间口传手授。


谢灵运因出身获益,自小学习书法,继承正统“二王”笔法,融合钟繇、王羲之、谢安等人的用笔精髓,其字根正苗红,笔笔皆有古法,气质非凡,尽显中华传统的中庸虚和之美。


而且谢灵运的文采斐然,更是提升他的书法格调,字迹古意醇厚,令人回味无穷,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发现且公开他的《草书册》真迹,卷内是其自作的18篇诗词,采用草书写就,共计1000多字。


除了王珣《伯远帖》,这是东晋仅存的18卷真迹,揭露魏晋失传秘法,字字价值不菲,并且相比常见的唐代狂草,此帖使用今草和章草,体势开合有序,笔画从容精到,不会过于放达,更易把握。


个别字体还融合隶书笔意,卷中很多竖画,形态圆融凝厚,犹如木棍一般,拙质圆融,极具儒雅的君子之气,再搭配萧散、灵动的结体,以及流利畅达的章法,和诗词的温润格调,令人看后久久不忘。


后世见到意韵,无不赞叹连连,纷纷说道“不愧为王羲之后人大手笔”,部分名家还在卷末题跋,称颂此帖,颜延之写道:“此册玉版飞霞,星辰忽动,玄香起浪,风雨旋来,盖极才人之致。”


后世的李白、杜甫、苏轼等人,对其也是极为仰慕,这幅《草书册》乃是罕见的墨迹传世,笔画清晰生动,每个小细节,也尽数可察,非常适合临摹,帮助我们掌握“草法”,学到正统“二王”技艺,日后摸索历朝作品,便能从容应对。


而今,我们对于谢灵运《草书册》,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