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第二位把笔画、结字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大师,如果说有人欣赏不了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的字,那么赵孟頫书法几乎做到了人见人爱、雅俗共赏,打破了审美的差异性。如果我们想学习晋唐笔法,那么以“赵体字”为“跳板”,用他的字打基础再合适不过了。


这是因为赵孟頫一生学二王、陆柬之、李邕、杨凝式、赵构等人笔法,取法路子很正,得到了他们的笔法精髓。同时,赵兼顾了笔法的丰富性和书写的便利性,减省了一些过于繁复的处理,笔路更加清晰严谨,细节更为细腻精到。


另一方面,赵孟頫传世真迹很多,通过这些墨迹学技巧更为便利,也更真实可靠。学界认为,赵孟頫书法的巅峰期在大德年间,他的《洛神赋》《赤壁二赋》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有一件作品又被谢稚柳、启功等认为是赵氏“大德所书之佼佼者”“赵体字典范”,它就是《雪赋》。


此作为纸本墨迹,全卷纵22.5厘米、横192.9厘米,共73行、600余字,字径大小约2厘米,隽秀雅致,婉转多姿。《雪赋》文辞优美,赵孟頫的字雅隽秀润,可谓相得益彰,堪称“最美中国字”。


赵孟頫此作写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他47岁时,完成后被好友视为“传家宝”。元末乱世时《雪赋》流落民间,先后藏于项元汴、梁清标、年羹尧等处。年羹尧还在卷上写有跋文。后来,年氏被抄家,这件作品便进入清内府,得到了乾嘉道三代帝王珍爱。


《雪赋》以行书写就,也包含楷、草二体,明显受王羲之、钟绍京等人影响,用笔自然妍美而无俗气。先空中取势,再顺锋入纸,行笔扎实稳健、不疾不徐,衄挫、调锋到位,行笔中锋侧锋兼有,有骨有肉,刚柔并济。书写过程中提按分明,匀称灵动。


用笔方圆兼备,转折处有藏有露,时而内藏锋芒,不露棱角;时而方折顿挫,刚健挺拔。起笔轻盈,行笔稳健,收笔从容,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雪赋》结字紧凑,中正平和中带几分险绝欹侧,明显受王羲之影响。中宫紧实,四面舒展,内擫为主,纵长连绵。


纵观此帖,笔画细腻严谨,结字俯仰有致,墨色枯润得宜,原作上的水渍更增加了墨色的层次感和章法的动势,二维纸面出现了立体感,可谓“神来之笔”,全卷论美感已经不输《兰亭序》了。如果我们能将这部作品细加临摹,吃透笔法技巧,行书必然“封神”了。


而今,我们将赵孟頫《雪赋》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