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坛打着“创新”“个性”“与世界接轨”等旗号写丑书、怪书的人非常多,他们的字不仅背离了几千年是笔法传统,而且还企图将书法和抽象艺术结合,大众很难理解,长期看这样的字,容易把自己的审美带跑偏。
经常有网友说“当代书法家写的字还不如古代的一个秀才”,不仅如此,即使是那些郎中、账房先生,都能写一手精妙的小楷。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书法图片,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小李子”,即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自幼阉割入宫,由于聪明机灵,善于体察主子的心意而获得升迁,深得两宫皇太后赏识,不到20岁就受封二总管。慈禧为他起名“莲英”,并打破祖制,封他为正二品总管太监。
他陪伴慈禧五十三年,是整个清代最有权势的宦官,王公贵族和朝中大臣对他都礼敬有加,他也因此能从群臣那里捞点好处。而这件书法就是他“打秋风”的证据。文中写道:“王七老爷尊前自违,芝范时切,怀思敬维。福寿康宁,定符远念矣。敬启者,弟自愧囊空,伏仰七老爷暂借银票一千五百两,给与去人,急速带回。容日再叙。弟李莲英”。
李莲英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善于学习,由于需要长期协助慈禧处理日常事务,而慈禧又不太擅长写字,李莲英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便苦练书法。他的字没有过于深奥广博的取法,而是以“馆阁体”和董其昌、成亲王等人的字为师,楷行二体为主。
这件书法用笔秀逸灵动,不计工拙,起笔露锋,笔尖入纸后再调锋、提按,行笔自然,书写得极为流畅。笔画饱满婀娜,既有姿态又不失筋力,没有直来直去处理,而是有着明显的笔力轻重、迟涩变化。
用笔方圆兼备,不求字字露锋芒,转折处时而显棱角,时而圆巧。笔画向右上方倾斜,横画重,竖画轻,撇捺舒展,尤其是捺角,颇为扎实。结字舒展开阔,欹侧多姿,流畅自然,字迹大小错落,结构有轻重、高低对比。
这封信展示了李莲英真实的书写状态和功力,起收行笔间看得出他在书法上下过功夫,不论是为了讨慈禧欢心,还是作为闲情雅致、陶冶情操,这份勤奋是值得肯定的。李莲英并不是一流书家,但他的字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也能看出取法来源和笔法的变化,这一点也非常难得。
您认为李莲英的字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